來源:法治日報
法治日報全媒體記者 吳良藝 通訊員 吳建林 聶夢嫻
在“山水甲天下”的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每逢節假日,高速公路便化身“流動的風景線”。自駕游客在桂林高速上遭遇突發狀況,應急車道的百米樁會“開口說話”,掃描二維碼10秒精準定位救援;監控中心的“聲音交警”能隔空喊話,1分鐘遠程處理事故;收費站變身“服務站”,充電、住宿、旅游咨詢一應俱全。這些充滿未來感的場景,正是桂林“警路企”聯動機制用科技編織的智慧出行網絡。
近年來,桂林市公安局創新推出“警路企”聯動機制,通過科技賦能和服務升級,不斷打造高速公路管理的“桂林樣板”,為游客安全出行保駕護航。
破壁壘 構建協同治理新格局
在縱橫交錯的桂林高速路網上,一套創新的“警路企”聯動機制正在發揮重要作用。面對957.7公里高速公路穿境而過、連接10縣6區1市的復雜路網,桂林市于2018年建立“警路企”多部門協同管理機制,實施“同駐、同巡、同辦理”的工作模式,實現部門之間資源共享和聯防聯動。
作為連接桂林至陽朔的黃金旅游通道,包茂高速桂陽段全長86.5公里,每逢節假日面臨巨大交通壓力。今年以來,該路段單日最高車流量達8.5萬輛,其中陽朔高田收費站單日通行量最高突破2.8萬輛。面對管理壓力,桂林通過“警路企”多方聯動機制,構建起“網上巡、面上控、路面查”的立體防控網絡。
這一機制在實際工作中成效顯著。2025年3月21日,一輛大巴車在包茂高速桂陽段發生故障,監控調度中心通過系統巡查發現異常后,立即啟動“聲音交警”持續進行人工喊話開展遠程處置。在確認車輛故障情況后,多部門協同配合,迅速完成51名乘客的安全轉運工作,整個過程高效有序,充分體現了聯動機制的優勢。
隨著施救、保險等社會服務機構的加入,當前“警路企+”一體化管理模式不斷完善,為桂林高速公路的安全暢通提供了有力保障。
強科技 智能系統提升處置效率
為做好高速公路的道路監測與應急處置工作,桂林交警與相關企業聯合打造“有聲高速”創新模式。其中,“聲音交警”充分發揮了“警路企”聯勤聯動機制及科技賦能應用的優勢。
2025年春運期間,包茂高速陽平段發生一起三車追尾事故。監控調度中心通過“聲音交警”系統遠程喊話,僅用90秒就引導事故車輛移至應急車道,快速恢復道路通行。
這樣的高效處置得益于“一路多方”協同指揮云平臺的有力保障,該系統能夠自動識別異常情況,并實時共享信息至相關部門。通過“聲音交警”進行即時喊話交互,可對前后端車輛進行實時警示,有效引導事故車輛快速完成“車靠邊、人撤離”的應急處置,協助“警路企”各方遠程高效處理各類突發事件。
數據顯示,“聲音交警”系統自投入使用以來成效顯著。2025年至今,已發布警示信息1.9萬條,快速處置各類交通事件600余起,占事件總數的26%,最快處置時間僅需1分鐘。配套開發的遠程取證系統已為1100余起交通事故提供證據材料,大幅提升了事故處理效率,獲得廣大司乘人員的一致好評。
優服務 守護平安彰顯民生溫度
在桂林蜿蜒的高速公路上,一個個看似普通的百米樁正悄然變身“生命守護站”。這些印有二維碼的標識牌,已成為桂林公安“警路企”聯動機制中最溫情的創新實踐。
2025年3月13日,莫女士在泉南高速桂興段遭遇車輛拋錨。正當她手足無措時,接警員引導她掃描應急車道旁的二維碼,短短10秒鐘就精準鎖定了她的位置,15分鐘后專業救援人員抵達現場。
自該功能上線后,桂林交警聯合相關部門對各縣交警大隊接警員進行業務培訓,確保接警員能幫助報警群眾快速處理突發情況。同時,通過百米樁二維碼進行“一鍵救援”的司乘人員也可以通過該平臺查詢、掌握“警路企”救援軌跡,有效緩解求助群眾的焦慮。據統計,該功能上線以來已幫助上千名群眾解決難題。
如今,桂林高速的12個收費站已變成“多功能服務站”。在這里,新能源車主可以體驗到“充電5分鐘,續航200公里”的全液冷超充技術,遇到突發狀況的旅客能獲得免費住宿服務,自駕游旅客還可獲取專業的旅游咨詢。據統計,這些站點已配備41個充電樁、3個路段客戶服務中心、3個全液冷超充站、建成6處旅游咨詢點。
“下一步,桂林交警部門將繼續探索創新,不斷提升管理水平,為桂林旅游發展和群眾的出行安全提供有力保障。”桂林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隊相關負責人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