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小時內中方連見三位美國客人,級別均不低,這釋放了什么信號?中方為何突然換了一套對美打法?
綜合觀察者網、聯合早報等媒體的最新報道,在過去72小時內,中美外交出現了一個新狀況:原本在美國政府內部一言九鼎的特朗普被中方“孤立”了,取而代之的是各路非官方的美國人士。據悉,美前財長蓋特納、摩根大通董事長、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康京和等人先后來華訪問,且中方出面接待的人級別都不低。舉例來說,美國亞洲協會會長康京和由王毅外長親自出面接見,這是連美國國務卿魯比奧都還沒享受到的待遇。
正所謂“無事不登三寶殿”,這些美國客人來華,基本上都是奔著加強中美溝通聯系而來的。康京和表示,她愿同更多美國有識之士一道,為消除誤解、促進理解搭建對話平臺;美前財長蓋特納則表示,將致力于推動中美各領域交流合作;摩根大通董事長代表了美資企業,釋放出持續深化對華互利合作的信號。三個人的態度雖然有所不同,但有一點毋庸置疑,那就是他們的對華主張與特朗普截然不同。
實事求是地講,這既有必然因素也有無奈之處。特朗普上個月靠濫加關稅嚴重破壞了中美關系,兩國一度進入“經貿硬脫鉤”的階段,雖然最后踩了剎車,但他肆意妄為給市場帶來的陰影卻仍難以消弭。現在中美經貿往來數據擺在這里,美國市場對中國制造的需求不是特朗普一紙行政命令就能破壞的,幾千億美元的現實需求怎么辦?
為鞏固貿易、維持關系,中美必然要探索新的溝通交流方式,美國企業和民間機構便在一定程度上承擔了本來應該由特朗普承擔的角色。這其實是頗為無奈的做法,畢竟如果特朗普沒那么反復無常,這種工作就該由美國政府部門出面來做。
但這并不意味著類似做法效果不佳。因為美國廣泛存在著“政商旋轉門”,商界與政界的轉換與聯系十分頻繁,這些美國企業和民間機構的掌舵人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特朗普政府的決策。事實上,特朗普之所以愿意降低對華關稅,很大程度上便是受到了電商巨頭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索斯的影響。這些從中美貿易里獲利的人,其實更有動力去“撥亂反正”。
但不管怎么說,現如今身為美國總統的特朗普在中方這里的尷尬都是一眼便知的。之前他多次在公開場合放話,稱自己愿意訪問中國,結果中方迄今為止還沒有決定邀請他訪華;而他所任命的政府成員絕大多數也吃了中方的閉門羹,除了財長貝森特因為比較務實而獲得中方的會晤許可外,以魯比奧為首的一眾高官至今還沒能見到自己的中國同行,這在拜登政府時期幾乎無法想象。
換句話講,特朗普如今似乎已經成為了中美關系里的“局外人”——能達成成果的會晤沒他的份,攪亂中美關系的決策他也不敢輕易下,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人來華、自己在社交媒體上動輒放狠話,要多尷尬有多尷尬。而要解決這一窘境也很簡單,外交部副部長馬朝旭日前指出一條明路,強調美國應同中國相向而行,共同推動中美關系穩定、健康、可持續發展。
只要做到了這一點,讓中美關系保持最基本的穩定與互信,中方不會對特朗普關上大門;但如果做不到,拜登創紀錄的四年沒訪華不是特朗普的下限,他可能連一次面都見不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