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特朗普剛在日內瓦跟中國握手言和,墨跡還沒干就翻臉了。
90天緩沖期才過10天,他就急吼吼下了最后通牒:80天內不簽協議就征稅,可他這邊威脅話音剛落,美國信用評級先崩了。
什么讓美國信用比關稅跌得還快?現在這紙威脅還能唬住誰?
作者 輝
信用雪崩搶在威脅前頭
特朗普這次真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5月18日,他派財政部長貝森特上電視放狠話:"不愿意談判沒關系,等著收漲價信吧。"話音剛落,現實就給了他一記響亮的耳光。
5月16日,穆迪直接把美國主權信用評級從Aaa砍到Aa1。這下好了,威脅還沒出口,自家信用先崩了個底朝天。穆迪這一刀切得夠狠,理由也夠充分。
36萬億美元的國債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美國政府光還利息就要吃掉30%的財政收入。這還不算完,共和黨和民主黨天天吵架,政策朝令夕改。穆迪看在眼里,心想這樣的政府還能信得過?
金融市場的反應比雷電還快。標普500和納指期貨當天就跌了0.4%,美聯儲更是直接,準備一口氣裁員10%。投資者們像驚弓之鳥,對美國經濟的信心在加速流失。
更要命的是,信用降級意味著借錢成本更高。本來就還不起債,現在利息還要漲,這不是雪上加霜是什么?特朗普想用威脅來轉移注意力,結果反而暴露了自己的虛弱本質。威脅越是急躁,越說明內心慌得一批。這種前后矛盾的表現,徹底暴露了美國的真實處境。
面子工程還是真有底氣
這場最后通牒的鬧劇,本質上是特朗普在給自己找臺階下。4月初他信心滿滿地挑起關稅戰,以為像上次一樣,中國會乖乖就范。結果中國這次硬得像塊鐵,一點便宜都不讓他占。
眼看著關稅戰打得自己鼻青臉腫,特朗普只好主動求和。日內瓦會談時,他表現得像個外交老手,又是維護經貿關系,又是承諾全球責任。差點讓人以為這老頭真的改邪歸正了。
可沒過幾天,他就變臉了。從90天緩沖期到80天最后通牒,這中間到底發生了什么?答案很簡單:面子問題。特朗普最受不了的就是別人說他軟弱,支持者天天在社交媒體上質疑:怎么跟中國妥協了?
這些聲音像針一樣扎在他的自尊心上。于是他決定來個先禮后兵的把戲,表面上給中國90天時間,實際上是給自己找借口。80天一到,我就有理由繼續征稅了。可是這種小心思,明眼人一眼就能看穿。
更尷尬的是,貝森特和特朗普的說法對不上號。特朗普說各國都排隊要跟他談判,貝森特卻在電視上苦苦哀求各國主動上門。《金融時報》毫不客氣地指出了這個矛盾,英國媒體都看不下去了,直接問到底誰在說謊。而這種策略上的混亂,正是各國都能看穿的致命軟肋。
硬剛成了新流行
中國的強硬表現給全世界上了一堂生動的外交課。面對霸權威脅,硬剛比低頭更有效果。過去那些年,各國面對美國的關稅大棒,基本都是忍氣吞聲,要么乖乖減讓,要么花錢買平安。
這次中國選擇了針鋒相對,你加多少,我就反制多少。大不了看看中國制造和美國制造哪個更能扛事。結果呢?特朗普反而主動來談判了。這個示范效應傳染性極強。
日本這個美國小弟都開始硬氣了。汽車制造商公開抱怨關稅讓他們一小時損失100萬美元。以前日本可從來不敢這么明目張膽地頂撞美國。歐盟更是學得有模有樣,他們不再單純地被動挨打,而是主動出擊。
加強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往來,減少對美國市場的依賴。這招去美國化讓特朗普如坐針氈。連一向站在美國這邊的印度都學會了耍小聰明。各國心里都打著同一個算盤:既然中國能讓美國讓步,憑什么我們不行?
這種從眾心理形成了集體抵制的局面。英國倒是個例外,主動交了作業,但英國面臨的關稅壓力本來就不大,做個順水人情而已。真正讓特朗普頭疼的是其他國家的拖字訣。
90天的期限看似很急,但各國都在按兵不動。大家都想看看特朗普會不會像以前一樣雷聲大雨點小。畢竟這老頭的前科擺在那里,對加拿大、墨西哥威脅了半天,最后還不是給了緩沖期?這種反客為主的局面,恰恰反映出美國深層次的內政危機。
內憂比外患更要命
真正讓美國頭疼的敵人不在外面,而在里面。特朗普到處揮舞關稅大棒,以為能解決美國的經濟問題。可他不知道,最大的蛀蟲就在美國內部。36萬億美元的國債不是一天堆起來的,這背后是美國富豪幾十年如一日的避稅狂歡。
馬斯克、貝索斯這些頂級富豪,工資只拿象征性的1美元。真正的財富來自股票和資產增值,只要不賣股票,這些錢就不算收入,自然不用交稅。馬斯克2014年到2018年身價漲了139億美元,實際繳稅才4.5億美元,稅率還不到1%。
這比普通工人的稅率還低,簡直是天大的諷刺。更絕的是,富豪們還會用股票抵押貸款過日子。馬斯克抵押9200萬股股票,借了577億美元,利息比稅率低多了,這筆賬誰都會算。而普通美國人呢?30年工資沒漲過,稅卻一分不少交。
沃爾瑪這樣的零售巨頭也扛不住了。2025年第一財季凈利潤同比減少超過12%,高管公開表示關稅政策嚴重影響了生意。如果再這樣下去,底褲都要賠光了。企業的做法很簡單: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
從5月底開始,商品漲價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最后買單的還是美國老百姓。這就是特朗普關稅政策的真實效果:劫貧濟富。富人通過避稅繼續發財,窮人卻要承擔漲價的痛苦。美聯儲準備裁員10%,這又是一個危險信號。
金融系統都開始收縮銀根了,經濟衰退的陰云正在聚集。特朗普想通過對外威脅來轉移國內矛盾,可問題是,威脅已經不管用了。各國都學會了中國的硬剛戰術,美國反而陷入了四面楚歌的境地。這種內憂外患的局面,預示著更大的變局即將到來。
結語
特朗普的最后通牒想給別人制造壓力,結果先把自己逼到了絕路。
信用危機、債務雪球、企業抱怨,哪一個都比關稅戰更致命。最諷刺的是,威脅了全世界,最大的敵人竟然是自己。
有人說這是自作自受,也有人說這是歷史必然,你覺得特朗普這次還能全身而退嗎?
參考資料:
1、直新聞《90天關稅窗口期內,中美還有這些角力點》
2、觀察者網《馬斯克捐贈1億美元股票,“慈善英雄”還是合法避稅?》
3、魯中晨報《1.9萬億美元資產不知下落!F-35零部件去向不明!五角大樓真“黑”》
4、大眾日報《美國失去AAA!穆迪下調評級,108年“信用神話”破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