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南華法院:以法治“金鑰匙”開啟菌產業致富大門
隨著春雨喚醒大地,氣溫逐漸回暖,楚雄州南華縣的哀牢山與三峰山脈間的密林中,野生菌的香氣彌漫開來,一年一度備受菌農、菌商和全國食客期待的“食菌季”如約而至。菌產業作為南華縣三大特色產業之一,在當地經濟發展的道路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作為身處“世界野生菌王國”的縣級法院,南華縣人民法院(以下簡稱南華縣法院)自今年起,圍繞縣委“3244”發展思路,結合地域與產業特色,深入調研探索,打出一套法治“組合拳”,為菌產業發展注入強大司法力量,照亮菌鄉致富之路。
暢通訴訟通道 糾紛化解“快馬加鞭”
“以往這種案子,從立案到審理再到執行,我得往返好幾趟。這次不到一星期就全辦完了!”南華一家涉菌企業負責人拿到租金后,興奮地向法官說道。原來,該菌企與租戶因土地租金產生爭議,協商無果后訴至法院。南華縣法院迅速通過菌產業訴訟服務窗口受理此案,在速裁團隊、菌產業協會以及“和美菌鄉調解室”的協同調解下,糾紛當場化解,農戶一次性履行付款義務。
如此高效的解紛成果,源于南華縣法院的積極探索。
“菌產業對南華意義重大,全國都沒有現成經驗可借鑒,保障其健康發展是我們司法服務經濟的使命。”南華縣人民法院院長蘇銀堂表示。
2024年,楚雄州政府出臺的《楚雄彝族自治州野生菌保護利用管理辦法》正式施行,這是全國首個野生菌保護管理規范性文件。南華縣法院也根據當地菌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制定了12條護航菌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司法措施,打造“一件事一次辦”集約式訴訟服務平臺,設立涉菌產業訴訟服務窗口,實行全面告知,完善“線上+線下”立案模式,今年18件涉菌產業糾紛均當場立案。同時,健全多元解紛機制,加強與農業部門、行業協會、重點企業的聯動,推進“法院+行業”調解模式,發揮“和美菌鄉調解室”作用,引導當事人通過調解化解糾紛。今年先行調解涉菌糾紛31件,調解成功率達91%,同比上升22.32%。
規范審判流程 案件辦理跑出“加速度”
在南華縣法院,法官彭天嶠和阮一洪被同事戲稱為“菌法官”,彭法官自豪地說:“這可是全國獨一份!”
為充分發揮審判職能,南華縣法院制定了《南華縣人民法院涉菌產業案件審理工作規則》,健全涉菌產業各領域糾紛審判流程規則,統一法律適用和裁判尺度。
在院黨組決策下,法官彭天嶠和阮一洪牽頭組建2個涉菌案件審判執行專班團隊,強化調立審執一體協作,實行簡案快辦、繁案精辦、難案專辦。
同時,在全縣設立5個涉菌產業巡回審判點,對法律關系簡單、爭議事實清楚且雙方當事人在同一鄉鎮的涉菌產業案件,就地開展巡回審判,變“坐堂辦案”為“上門問診”。今年以來,共辦理涉菌糾紛案件18件,平均結案用時31.5天以內,同比下降52.27%。
司法護航菌產業的工作也得到了南華縣委、縣政府的肯定。在采訪中,南華縣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段宇俊告訴記者,南華縣法院歷來重視優化營商環境工作,會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緊密圍繞“耗時少、成本低、程序簡”要求,全力構筑法治化營商環境“新高地”,曾在2023年獲評“南華縣優化營商環境先進單位”榮譽稱號。
開展普法宣傳 惠企利民“加速前行”
為讓菌農和菌產業經營者了解法院為菌產業提供的司法保障,南華縣法院的“菌法官”們積極行動。他們在南華縣電商產業園設立“南華松茸”地理標志商標司法保護服務點,安排8名法官與縣內8戶重點涉菌企業結對聯系,走訪座談25次,為企業提供針對性法律服務12次。在松茸核心產區五街鎮開們小組設立司法護航菌產業發展法律服務點,細化6項服務措施,公布法官聯系電話,方便群眾咨詢。
“沒想到在家打個電話就能解決我的煩心事。”五街鎮開們小組菌農普榮發對法院服務贊不絕口。
野生菌上市旺季來臨,法院法官主動走訪企業和菌農,開展法治宣傳和風險提示,幫助規避潛在風險,實現保護“地標”、帶動產業、富裕百姓的目標。
“不光是菌產業,南華還有蘿卜產業和茶產業。我們不追求標新立異,只愿在當地發展中提供司法護航,共建美好家園。”
南華縣法院將繼續秉持這一理念,為特色產業發展貢獻更多司法力量,以法治之光守護菌鄉的繁榮與希望,開啟更加美好的致富新征程。
云南法治網 記者 起朝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