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高考還剩十幾天的時間,在多數考生還在為命運的轉折點而奮斗的時候,有一部分考生卻已經提前鎖定了名校的入場券。教育部陽光高考平臺近期公布了2025年全國保送名單,在這份名單中,浙江省再次霸榜,以保送總人數40人登頂榜單。
同樣是教育資源豐富的省份,浙江省的保送人數超過了上海、北京等地區,更令人矚目的是,這已經是浙江連續第四年在全國保送榜單上居首位,而在全國260名通過五大學科奧賽直通清華北大的學生中,浙江省占據了近八分之一的席位,也超過了北京和上海。
這樣的現象不禁引起了其他地區家長們的好奇:“浙江學霸咋這么多?”盡管高考一直以來被認為是改變命運的唯一途徑,可看著別人家的孩子能通過保送進入名校,家長們也難免羨慕,甚至萌生了這樣的想法:浙江家長的學霸培養之路,普通人能否復制?
“浙江學霸咋這么多!”2025全國保送名單出爐,浙江40人登頂榜單
高考和保送,是進入名校兩條截然不同的路徑,而浙江的保送人數能連續四年登頂也不是沒有道理的,浙江省的競賽文化不是短時間內形成的,很多家長甚至從小學就開始培養學生的競賽意識和能力。
而且浙江地區的“競賽保送文化”,還是五大學科的“全面開花”,而非只局限于某一個學科領域,不像其他地區專注于數學或者某一個學科的競賽,浙江地區的競賽成果,在數學、物理、化學、生物和信息學各個賽道上都有出色表現,尤其在信息學競賽中更是奪得全國第一的佳績。
可見即便是部分學校“近乎脫產式”的搞競賽,也沒有讓所有學生都把寶押在一個學科上,而是根據學生的個人特長和喜好去選擇學科,這才有了如今的均衡性發展。
普通家長之所以羨慕保送生,無外乎是聯想到:保送的孩子已經提前半年開始放假旅游了,而自己的孩子卻還在熬夜到凌晨,刷題到高考前的最后一刻,可殊不知保送賽道遠沒有想象中那么輕松,也并不是普通家庭能夠輕易復刻的。
若想讓自家孩子走競賽這條路,不僅需要家庭財力、物力的大量支持,也需要當地大量的資源投入,像浙江地區,一些專注培養競賽生的中學,其實驗室的設施配備甚至比不少大學的水平還要高,有了這些背景資源,才能讓競賽生在成長的道路上享受更多便捷和空間。
而若是沒有這些能夠時刻共享給學生們的高水平資源配備,學生即便自身有優勢、也會造成優勢的埋沒和人才的流失,可見一個省份競賽、保送的氛圍,對于培養成果是必不可少的因素。
教育的魅力,正在于它能為每個孩子打開一扇通往未來的窗
除此之外,浙江省的高考改革政策也為競賽生提供了隱形助力。"選科保底"機制確保了物理等偏冷門學科有足夠的選擇基數,為偏科的競賽生減輕后顧之憂。這些政策組合拳使得浙江學生無論通過哪條路徑,都能最大化地發揮自身優勢,減少了教育資源的浪費和人才的流失。
當我們看到保送生的光鮮時,也不能忽視其背后的競爭殘酷,像國家級學科奧賽集訓隊每年僅選拔260人左右,遠比高考的競爭更加激烈。
適合走競賽路線的學生通常需具備三個特質:單科天賦突出,如小學就能解決高中數學難題;心理承受能力極強,能夠應對高強度訓練和競爭壓力;家庭能提供充分支持,包括每年不菲的培訓費用和比賽差旅花銷。
可即便滿足了這些條件,不少家長在把賭注押在競賽保送上時,還是要時刻做好“錢打水漂”的準備。事實證明,高考固然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但是通往名校的路其實有很多條。
教育的魅力,正在于它能為每個孩子打開一扇通往未來的窗。除了走競賽保送之外,像強基計劃、外語特長保送、少年班等項目,也是進入名校的另一種賽道,這些政策之所以存在,就是為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多元化發展,與其羨慕他人的光鮮,不如反過來思考:自家孩子究竟擅長什么?適合什么?他們的興趣在哪里?這或許正是找到新賽道的全新開端。
今日話題:你如何看待這件事呢?
(所有圖片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