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州多個新盤“去貝殼化”后,意外火爆。
“壟斷”這一招,貝殼找房app怎么就在廣州不合時宜?
只能說,這個城市容不得一點“套路”。
廣州一二手市場“去貝殼化”
在“去貝殼化”上,越秀地產打響了第一槍。
越秀云悅去年底開盤,在白云首戰告捷,靠著自媒體和全民營銷助力,直接創下5個月清盤神話。
吶,有圖有真相,全盤3棟樓,沒有網簽的已經寥寥無幾了。
(圖源陽光家緣)
緊接著,越秀地產趁熱打鐵,又推出了“廣府系”。
越秀·瓏悅西關在老荔灣拿地三個月即清盤,越秀·桂悅東曉在海珠東曉南,直接登頂銷售金額TOP3,主城四區銷冠。
同樣“去貝殼化”后的熱銷效應,也在珠實地產、保利地產身上完美“復刻”。
天河珠實都薈4月底開盤,300萬上車天河新規三房,2小時勁銷200套,引發全網熱潮。
同期入市的琶洲南千萬豪宅保利天奕,眾多富豪冒雨排隊搶房,不到一個月就網簽了154套!
(圖源陽光家緣)
這場變革更有向二手市場蔓延之勢。
越秀地產組建了強大的幫賣團隊,內外部全鏈條中介資源嫁接,僅2025年一季度,就已達成置換成交11億。
保利地產整合房源周邊3-5km范圍內門店資源,發動全城優質經紀人共同推廣。
2024年促進二手房成交272套,置換新房471套,最快3天賣出舊房,平均轉化周期48天,二手房去化率57%。
貝殼的一家獨大,為什么行不通了?
天下苦貝殼久矣。
長期以來,貝殼將各路中小中介門店收于麾下,形成了壁壘極高的客源壟斷和房源壟斷。
貝殼最新財報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到2025年第一季度,貝殼平臺總交易額下降了21%,但貝殼的門店卻從48699家增長到了56839家。
業內人士稱,貝殼的傭金抽成遠高于其他渠道,新房項目正常渠道傭金2、3個點,貝殼卻普遍要求5個點。
而高額抽傭下,平臺又占據了大頭。
據官媒報道,貝殼加盟店即便沒有傭金收入,每個月也要交納3500元的加盟費;若有傭金收入,貝殼則按傭金收入抽取相應比例的傭金,比例在8-18%不等。
針對不同地區門店,貝殼還會“看碟下菜”,南沙店東的抽傭比例是23%,比廣州其他地區總體高出5%。
而中介的實際收入,以一套新房10萬傭金為例,開發商扣稅6%,平臺服務費15%,到中介公司,又要扣掉7%。
和公司55分成后,還要扣稅+提現費8%,10萬傭金到中介手上,只有約3.4萬。
為了獲取更多的利潤,在具體的執行過程中,貝殼還有很多涉嫌壟斷的行為。
業內人士稱,在項目渠道推廣中,貝殼會對開發商提出較為嚴苛的合作要求,比如強迫其簽訂獨家協議,否則禁止旗下中介帶看。
在一些多渠道代理的項目中,貝殼甚至要求開發商把項目其中一幢樓拿出來,獨家授權銷售。
不僅一手渠道合作諸多要求,二手房買賣更有“店大欺客”的跡象。
有二手房買家向察叔反映,貝殼和鏈家的二手房傭金都要求固定點數,不能談判,一般都高于其他渠道。
而且,中介費都要求簽約當天就要求全部結清,盡管后續還有涂銷抵押、過戶、貸款、交房等等的服務流程。
貝殼平臺只在技術和節點上流水線監控,中介費結清后,服務好不好,規范不規范,只能全憑中介的良心。
也有買家反饋,因為二手房現在是“買方市場”,中介為了達成交易,各種套路甚至欺騙買方,甚至讓買房犧牲自己的利益,收了中介費,絲毫不會維護買方正當權益。
點我回顧:虧100萬賤賣東薈城!還遭中介與買家拖交契稅
很多貝殼及合作品牌的門店都是加盟性質,個別門店掌握著整個片區的客戶資源,要回中介費更是難上加難。
除了傭金之外,貝殼還有與銀行按揭合作的抽成收入。
有二手房買家反饋,自己不想使用貝殼提供的銀行辦貸款,想用其他相熟的銀行,結果貸款業務員被中介攔著,幾個小時不讓上樓辦手續,一直說服客戶換合作銀行。在接下來辦貸款手續的過程中,貸款專員也是各種不配合,給臉色,相當不愉快。
當然,這也許是個別案例,但就以點帶面窺探出,貝殼在房地產行業下行期,越來越集中壟斷下,服務規范出現的漏洞。
所以,精明的廣州市場,廣州客戶,選擇覺醒和反抗了。
開發商中有的選擇自建團隊,有的與自媒體展開合作,還有的提高全民營銷傭金,發動“老帶新”,提升成交占比。
不少購房者也轉向其他渠道,或者尋找優質的管家公司買房。
貝殼壟斷筑牢的護城河,也正成為困住自己的牢籠。
2025年一季度,貝殼的總交易額為8437億元,相對高峰時期2021年一季度下降21%。
存量二手房交易利潤率下降最為明顯,從最高49%下降至38.1%;新房交易利潤率也從最高27%下降至23.4%。背后深層原因,是市場回暖為開發商重新贏得了價格主導權,日趨理性的購房者,也更加關注起產品本身。
此前有傳,貝殼董事長彭永東一天的收入,是經紀人10年所賺的錢。彭永東一年收入高達7.13億,比左暉去世前高了84倍,兩個管理層工資,占貝殼利潤的22.78%。
貝殼創始人左暉在去世之前,一直稱公司要做“難而正確的事”,讓經紀人更有尊嚴。
他可能也沒想到,在去世之后,公司進入了新一輪禿鷹式的利潤搶奪戰,成為壟斷的代言人,而這些利潤,并沒有讓經紀人更有尊嚴,更多收入,而合作方、購房者也陷入反抗和自救當中,這樣的企業,是否還是當初的貝殼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