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活著在山林里長時間走,無人機熱成像幾乎不可能捕捉不到熱源,為何至今未發現失蹤的8歲男童的熱源?
清楚這個問題,就要明白無人機熱成像鎖定熱源的干擾因素都有什么?
救援人員在搜尋失蹤男童的過程當中,一直都在用,無人機熱成像尋找熱源,通過曝光的搜救人員自己的熱源圖來看,在石谷解山區,是可以捕捉到人的熱源。
那為什么一直沒有捕捉到失蹤男童的熱源?這里主要有三方面原因:
其一,救援人員動用無人機熱成像搜尋之前,8歲男童或已經離開了搜索范圍。
孩子是在5月4日下午2點20分左右徹底離開了所有人的視線,據知情人透露,從孩子失蹤的地方到達匯合的小賣部,大概有20分鐘的路程。
我們以當天下午2點20分為孩子的失蹤起始時間,由于他的父母在這個時間段還在孩子的后方,加上到達小賣部的20分鐘,大概估算孩子的父母是在2點45分左右到達小賣部。
當孩子的父母發現孩子不見時,距離孩子失蹤已經過去了半小時左右。
假設孩子的父母第一時間求助了專業救援隊,從隊員來到現場到參加搜尋,這期間至少也要經歷一兩個小時。
如果在這些時間段內,孩子一直在追趕哥哥,那他就有可能已經離開了救援人員最初重點搜尋的范圍。
其二,客觀環境的影響因素,目標者本身的溫度影響。
官方報道當中,救援隊員表示,這片山區的樹木過于茂盛,影響了無人機熱成像的效率,此外,該地區信號不好,也對無人機造成了影響。
除了這些因素之外,搜索區域環境的溫度變化也對無人機熱成像捕捉熱源影響較大。
石谷解海拔1803.3米,孩子失蹤的地方海拔1500米左右,晝夜溫差非常大,尤其在孩子剛失蹤那段時間,山上的環境也非常的惡劣。
山區經常下雨,再加上本來海拔高溫度就低,穿著短袖失蹤的男孩,其體表溫度勢必不會很高。
當目標人的體表溫度過低時,也是會影響熱成像的效果,又提高了低溫環境當中目標人的體溫,才能讓熱成像的效果更佳。
其三,目標人進入某個密閉空間。
在此之前,很多網友都懷疑孩子是不是掉進什么洞里了,救援人員其實也一直把這些深坑、地縫、懸崖等,作為重點排查的區域。
為什么要重點排查這些區域?一旦孩子真的掉入到深坑里,無人機熱成像很難穿透厚厚的巖層,捕捉到孩子的熱源。
搜救犬也很難聞到確切的味道,為救援人員帶來有價值的線索,所以救援人員一方面會主動去搜尋相關區域,另一方面,經研判,確定孩子已經離開了核心區。
如果孩子藏在小賣部等房屋內,會不會影響熱成像的鎖定?更多的網友則是懷疑小賣部這里會不會成為孩子“消失”的地方。
從航拍圖來看,小賣部是正常爬山的必經之路,這里還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地方,那就是心里的路是水泥路。
小賣部旁邊就是進山的必經路,而且還有一個停車場,雖然水泥路算不上寬敞,但可以通行車輛。
孩子會不會是從其他地方來到了這里,所以無人機熱成像一直沒有捕捉到他,又或者是,孩子經過這里已經下山了?
事實上,這一片區域早就被救援人員找遍了,雖說這里可以藏人,也能躲過熱成像的鎖定,但已經排除了孩子在這里的可能性。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無人機熱成像之所以捕捉不到失蹤孩子的熱源,或許就只剩下孩子進入到某個密閉空間或已離開搜尋區域這兩種可能。
既然熱成像能鎖定搜尋人員的熱源,若孩子還在地面上,那我們就有理由相信,無人機熱成像早晚會鎖定他。
從目前政府安排的重點區域來看,也是在朝著擴大搜索區域追蹤孩子腳步,以及排查密閉空間,這兩個方向去的。
政府發力,緊急修建生命之路,擴大搜索范圍,查找重點區域,知情人透露:孩子快找到了
隨著有部分民間救援隊撤離,很多一直關注此事的網友擔心會不會停止搜索了,當地政府宣傳部門的工作人員明確表示,搜救工作一直在進行當中。
目前所有的搜救工作都是由政府部門統一組織安排的,一方面是為了更加科學高效的搜尋,另一方面也是為了確保救援人員的人身安全。
毫不夸張的說,當地政府不僅沒有放棄繼續搜救,而且在不斷升級救援方式和工具,尋找失蹤男孩的決心一直非常堅定。
為了更方便救援人員搜尋,當地政府修建了一條新路,直通山頂的安全屋,不僅大大減少了救援人員體能上的消耗,也縮減了時間上不必要的浪費。
用搜救隊員的話說,在搜尋孩子蹤跡的這些天里,那就是流水的搜救隊,鐵打的政府部門。
據某救援隊負責人透露,這些專業的救援隊一般情況下的救援時間大概在5到7天,特殊情況也可以延伸到十幾天。
這里的原因也是多樣的,有出緊急任務的,也有要照顧自己小家的,或許他們也要考慮到公益救援的成本。
好在這次救援工作中,幾乎整個福建省的專業救援隊都來了,其中還包括一些民間的救援隊,以及省外的救援隊。
搜尋工作按照政府部門的安排,有序科學的推進,在救援隊伍當中,還包括了當地的應急管理部門、森林消防、公安部門、當地黨群干部、志愿者,以及附近的村民,陣容非常強大,時刻保持強大的救援力量在進行搜尋。
之所以要把搜尋的重點區域轉移到下山方向的密林,最主要的原因是已經對孩子失蹤點附近的區域進行了詳盡的排查,已經排除了孩子逗留在這些重點區域的可能。
用救援隊員的話說,他們之前在排查重點區域時,把這片區域都翻了個遍,能下的懸崖都下了,能鉆的山洞都鉆了,能找的地方都找了。
甚至連一些非常規的地方也都找了,這也是為何讓大家感到非常納悶的地方,所以經過研判,孩子離開了這些區域。
山下的密林要找,地下的溶洞也不能放過,據某刑偵專家透露,在他經辦的類似案例中,十有六七都是掉進這些溶洞里,這也和救援指揮部的安排不謀而合。
據知情人透露,如今,在搜尋的人員和工具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可見,當地政府為了能夠找到孩子,正在全力以赴的升級搜尋條件。
但這位知情人隨后所說的話,瞬間讓他自己心情沉重了起來。
“確實還沒找到,但是我有一句挺真心的話想跟大家說,大家珍惜一下(現在)吧,我說沒找到的這幾天。”
知情人在評論區進一步解釋說,現在因為沒有找到,大家的心里都有最后的一絲希望,這何嘗不是每一個人心中的想法。
可群里的每一次信息都會讓知情人心里咯噔一下,大家都想有消息,但又怕有消息了息,畢竟時間過去了這么久,山上的條件和環境又這么惡劣,有一件事或許是大家都有想過的,但卻最不想看到。
我并不認同這位知情人的暗示,不知道從何時發現,很多人往往都愛把事情往最壞的方向去考慮。
凡事不能一味的樂觀,但同樣也不能一味的悲觀,“絕處逢生、逢兇化吉、死里逃生、枯木逢春”等不向命運低頭的成語,都是來自于一個又一個活生生的真實案例。
我更相信官方媒體所說的,孩子已經離開了核心區域,孩子仍有生還的可能。
這么多天沒有找到孩子,難道就要暗示孩子兇多吉少嗎?既然官方都說孩子已經離開了核心區,既然參與救援的人員都說孩子還有生還的可能,我們又憑什么不去相信呢?
有救援人員在石谷解山上拍到了疑似佛光的奇景,要知道這可是極其罕見的,與其被一些負面的猜測影響心情,不如相信這道佛光會保佑孩子平安歸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