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盛頓的政客們平時講話都喜歡繞彎子,什么"戰略模糊"、"建設性接觸",聽得人云里霧里。可特朗普不一樣,這位懂王經常“語出驚人”。
2023年7月,特朗普在接受媒體采訪時,曾就臺灣問題直言不諱地說:如果中國大陸收復臺灣,很有可能會"顛覆整個世界"。
特朗普算是把美國的真實想法給說漏了嘴。為啥美國這么多年來死活不讓大陸收臺?
為啥一個小小的臺灣島,能讓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如此緊張?
答案很簡單——美國怕的不是臺灣本身,而是怕中國統一后帶來的"連鎖反應"。
第一島鏈的生死戰:美國為啥死活不松手?
首先,咱們說一下臺灣的地理位置,太關鍵了。
臺灣坐落在第一島鏈的關鍵節點上,從地緣政治角度看,它就像一把鎖,牢牢控制著中國進入太平洋的通道。美國前國務卿蓬佩奧就公開說過,"臺灣是印太戰略的關鍵一環"。
美國搞這套島鏈封鎖戰略,歷史可以追溯到冷戰時期。
當時美國國務卿杜勒斯提出"島鏈戰略",就是要在西太平洋構建一道"防線",把蘇聯和中國的海軍力量困在近海。
這條防線包括日本、韓國、臺灣、菲律賓、澳大利亞,像一條巨大的鎖鏈,牢牢鎖住中國的海上出入口。
現在中國海軍想進太平洋,得繞個大彎,從巴士海峽或者宮古海峽擠過去,處處受制于人。
巴士海峽寬度只有370公里,宮古海峽更窄,只有290公里,而且都在別國的監控之下。
中國航母編隊每次通過,都要被日本海上自衛隊"伴隨"跟蹤,就像被人盯著走路一樣憋屈。
可臺灣一旦回歸,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臺灣海峽最窄處雖然只有130公里,但它是中國的內海!解放軍可以在這里自由部署,建立前進基地。
東海艦隊和南海艦隊可以在臺灣海峽會師,形成統一的作戰體系。
軍事專家算過賬,臺灣回歸后,中國潛艇和航母的活動范圍能擴大幾千公里。
原本需要繞道巴士海峽的艦隊,可以直接從臺灣海峽進入太平洋。這意味著什么?中國海軍到關島的距離將縮短800公里,到夏威夷的距離縮短1200公里。
關島安德森空軍基地,駐扎著美軍的B-52轟炸機和B-1B戰略轟炸機,這些"大殺器"原本可以從容對中國沿海目標實施打擊。
可一旦臺灣回歸,這些基地就在中國東風-26中程彈道導彈的射程之內了,美軍還敢那么囂張嗎?
日本自衛隊那點家底,在解放軍面前更是不夠看。
日本海上自衛隊總共只有4艘"金剛"級驅逐艦和2艘"愛宕"級驅逐艦,裝備了宙斯盾系統。聽著唬人,實際上連中國一個驅逐艦支隊都打不過。
韓國也得掂量掂量,是繼續抱美國大腿,還是跟中國搞好關系。
因此,如果臺灣回歸大陸,第一島鏈就出現了巨大缺口,美國苦心經營了幾十年的"島鏈封鎖"戰略將徹底破產。
還有一點比較重要的是,全球約25%的貨物貿易要經過臺灣海峽,其中包括大量的能源運輸。
一旦臺灣問題解決,中國就能掌控這條"海上生命線",美國想再通過海上封鎖來"卡脖子"就難了。
芯片爭奪戰:誰掌控了未來?
特朗普說中國統一會"顛覆世界",很大程度上是指芯片產業。
臺積電一家公司就占了全球54%的芯片代工市場,在7納米以下先進制程領域更是占到92%的份額。蘋果、英偉達、高通、AMD這些美國科技巨頭,都得靠臺積電代工。
更要命的是,臺積電不僅僅是個代工廠,它還掌握著全球最先進的芯片制造技術。
3納米制程技術,目前全世界只有臺積電能量產。三星雖然也在搞,但良品率遠遠不如臺積電。英特爾就更別提了,自己的10納米制程都搞了好幾年才勉強量產,跟臺積電的技術差距至少有2-3倍。
中國大陸的芯片這兩年雖然發展比較快,但還缺乏高端制程的生產能力,中芯國際目前量產的最先進制程是14納米,跟臺積電的3納米相比,還是有不小差距。
但臺灣恰恰可以彌補這一短板。
想象一下,如果臺灣回歸,中國將同時擁有全球最大的芯片市場和最強的芯片制造能力。中國大陸每年消費的芯片價值超過4000億美元,占全球芯片市場的35%以上。
加上臺積電的制造能力,這就形成了從設計到制造到消費的完整產業鏈。
到那時候,美國想再用芯片來制裁中國就行不通了。
更要命的是,價格低廉、質量優異的"中國芯"將迅速占領全球市場。臺積電的成本控制能力本來就很強,再加上大陸的規模效應和成本優勢,全球芯片價格可能會出現大幅下降。
美國現在拼命砸錢搞"芯片法案",想把制造業拉回本土。520億美元的補貼聽著不少,可真正落地的項目寥寥無幾。
臺積電在亞利桑那州的工廠,原計劃2024年投產,現在推遲到了2025年。而且就算建成了,產能也就那么點——每月4萬片12納米晶圓,還不到臺積電總產能的5%。
英特爾的情況更糟糕。這家美國芯片巨頭原本打算投資200億美元在俄亥俄州建兩座新工廠,可現在資金缺口巨大,不得不向政府伸手要更多補貼。
而且英特爾的先進制程技術本來就落后,就算有錢也不一定能追上臺積電。
更關鍵的是人才問題。芯片制造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從設備工程師到工藝工程師,每個環節都需要多年的經驗積累。
臺積電有超過7萬名員工,其中技術人員占了大半。美國想在短時間內培養出這么多專業人才,根本不現實。
特朗普心里明白,一旦中國掌控了臺積電,美國的芯片依賴問題就徹底暴露了。
現在美國每年進口芯片價值超過4000億美元,其中相當一部分來自臺積電。到那時候,恐怕要輪到中國對美國進行"芯片制裁"了。
這種角色互換,美國政客想想都覺得可怕。
而且芯片產業的影響遠遠超出了技術本身。
現代經濟幾乎每個領域都離不開芯片——從智能手機到汽車,從數據中心到人工智能,芯片就是現代文明的"大米"。
誰控制了芯片,誰就控制了未來。這也是為什么美國對中國芯片產業發展如此敏感的根本原因。
盟友體系大松動:小弟們還聽話嗎?
如果臺灣丟了,盟友肯定會嘀咕:美國還能不能罩得住?
日本首當其沖。臺灣距離日本沖繩只有100多公里,一旦中國控制臺灣,日本的"生命線"南海航道就完全暴露在中國面前。日本前防衛大臣石破茂就擔心地說:"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
韓國也好不到哪里去。朝鮮半島本來就在中國的影響范圍內,臺灣問題一解決,美國在東北亞的話語權將大打折扣。到時候韓國還敢那么囂張地部署薩德系統?
澳大利亞更是緊張得不行。這個國家的經濟高度依賴中國,但軍事上又緊跟美國。臺灣一旦回歸,澳大利亞就真的要在中美之間"選邊站"了,而且選擇的余地越來越小。
最要命的是心理沖擊。幾十年來,美國一直在盟友面前扮演"老大哥"的角色,承諾提供安全保護。如果連臺灣都保不住,其他盟友還會相信美國的承諾嗎?菲律賓、越南這些南海沿岸國家,恐怕立馬就要重新考慮對華政策了。
霸權焦慮癥:美國到底怕什么?
特朗普那句"顛覆世界",本質上反映的是美國的霸權焦慮。
從二戰結束到現在,美國當了快80年的世界老大,習慣了指手畫腳、發號施令。可現在面對中國的崛起,越來越力不從心了。
數據最能說明問題。1950年,美國GDP占全球的27%,現在只有24%左右。而中國從改革開放初期的不到2%,增長到現在的18%以上。
更關鍵的是,中國的增長勢頭還在持續,而美國的相對優勢在不斷削弱。
臺灣回歸,將是中國綜合國力的一次質的飛躍。不僅僅是軍事和經濟實力的增強,更重要的是象征意義——這標志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進入了新階段,世界將真正迎來一個能與美國平起平坐的力量中心。
美國智庫的報告里總是鼓吹"中國威脅論",說中國要挑戰現有國際秩序。
可他們從來不提,現有的國際秩序本來就是美國主導建立的,為的是維護美國的利益。中國要挑戰的不是什么"國際秩序",而是美國的霸權地位。
這種挑戰是歷史的必然。
任何一個大國的崛起,都會對既有的權力格局產生沖擊。英國如此,美國也如此。現在輪到中國了,美國不適應很正常,但想阻止歷史潮流,那就是螳臂當車了。
統一大勢不可阻擋:中國憑什么這么自信?
面對美國的種種阻撓,中國為啥還是這么有信心?
答案很簡單——實力對比在發生根本性變化,歷史潮流不可逆轉。
最直觀的就是軍事實力的對比。
解放軍現在有什么?海軍方面,3艘航母、50多艘驅逐艦、70多艘護衛艦,還有世界上最大的常規潛艇艦隊。
空軍方面,殲-20隱身戰斗機已經量產裝備,運-20大型運輸機也開始批量生產。火箭軍更不用說,東風系列導彈從近程到洲際,應有盡有。
相比之下,美軍在西太平洋的兵力部署其實很有限。
第七艦隊總共就1艘航母、10多艘驅逐艦,分散在整個西太平洋。
一旦臺海有事,美軍能在第一時間投入的兵力其實不多。
而且美軍還要考慮其他地區的軍事需求,不可能把所有兵力都集中到臺海方向。
更關鍵的是,解放軍在臺海方向有本土作戰的優勢。
臺灣距離大陸最近只有130公里,解放軍的各種武器裝備都能覆蓋臺海戰場。可美軍要從關島或者日本趕過來,路上就要好幾天時間,而且還要面對解放軍的遠程打擊。
經濟實力的對比更是一邊倒。
中國GDP已經是臺灣地區的20多倍,人口是臺灣的60多倍。更重要的是,兩岸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
臺灣對大陸的貿易依存度超過40%,每年有數百萬臺灣同胞到大陸工作、學習、生活。這種經濟和人員的交流,是任何外部勢力都阻擋不了的。
國際環境也在朝著有利于中國的方向發展。
越來越多的國家承認,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就連美國的一些盟友,在臺灣問題上也不愿意跟美國走得太近。
德國總理朔爾茨訪華時就明確表示,德國堅持一個中國政策。法國總統馬克龍更是公開說,歐洲不應該卷入"臺海危機"。
技術發展趨勢也對中國有利。
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生物技術這些前沿領域,中國都不落后于美國,有些方面甚至還領先。
特別是在民用技術向軍用技術轉化方面,中國的速度更快。比如北斗導航系統,現在精度已經達到了米級,完全可以滿足軍用需求。
更重要的是人心向背。14億中國人對統一的渴望是任何力量都無法阻擋的。
不管是大陸同胞還是臺灣同胞,骨子里都是中國人,都有著共同的文化根脈和歷史記憶。這種民族情感的力量,遠比任何武器都要強大。
臺灣島內的民調也顯示,支持"臺獨"的比例在下降,而支持維持現狀或者統一的比例在上升。特別是年輕人,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到大陸發展,他們親眼看到了大陸的發展變化,對統一的態度也更加開放。
美國能阻擋這個歷史進程嗎?答案是否定的。
美國自己的問題就一大堆,國內政治極化嚴重,經濟增長乏力,基礎設施老化,還有新冠疫情的后遺癥。它哪有那么多精力和資源來干預中國的內政?
特朗普說中國統一會"顛覆世界",這話確實沒錯。
但這種"顛覆"對世界來說未必是壞事。
一個統一強大的中國,意味著國際關系將更加平衡,發展中國家將有更多選擇,單極霸權時代將徹底終結。
這才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正確方向。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