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義烏5月23日電(張煜歡)“我想告訴人們,義烏不僅有繁榮的國際商貿城,也有世界醫學人才在這里生根發芽。”阿馬爾說。
近日,浙江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浙江省外國專家局公布2024年度浙江省外國專家“西湖友誼獎”獲獎名單,來自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四醫院(下稱浙大四院)的也門醫生阿馬爾名列其中。
圖為阿馬爾(右)與外籍患者合影留念。浙大四院供圖
“西湖友誼獎”是浙江省政府授予在浙外國專家的最高榮譽獎項,旨在表彰在浙江省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作出突出貢獻的外國專家。
阿馬爾今年47歲,是浙大四院全科醫學科醫生,精通阿拉伯語、英語與中文,多年來已成為連接義烏外籍人士與本地醫療體系的橋梁。
在阿馬爾很小的時候,他受到中國援也門醫療隊的影響,心中埋下了一顆到“東方大國”學醫的夢想種子。高中畢業以后,成績優異的阿馬爾如愿公派到中國留學,先后就讀于天津醫科大學和浙江大學,2017年取得浙江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學醫期間,他不僅刻苦鉆研醫學知識,還掌握了流利的中文,熱愛中國文化的他還熟讀唐詩和論語,甚至學會了講相聲,被身邊人稱作“中國通”。
在杭州讀博期間,阿馬爾多次到訪義烏,被這座富有活力、包容開放的城市吸引。博士畢業后,他婉拒了不少一線城市醫院的工作邀約,選擇成為義烏的一名外籍醫生。
2021年,經過長期調研和考核,阿馬爾正式入職浙大四院。
“這邊好多外國人把我當成他們的家庭醫生,因為我了解外籍患者的文化、語言、習俗、表達方式、作息以及飲食的習慣。”阿馬爾說,他每周4天在國際門診坐診,主要服務外籍患者,1天在全科醫學科門診服務中國患者。此外,他還積極協助其他專科醫生查房外籍患者,并在微信上隨時解答患者的疑問。
不久前,阿馬爾收到一封來自義烏外商的感謝信。信中寫道:“正是阿馬爾醫生卓越的臨床判斷力和建議,才使得我的心臟問題得到及時發現,避免了未來可能發生的并發癥,挽救了我的生命。”
這樣的事不勝枚舉。阿馬爾說,過去許多在義烏的外籍患者遇到復雜疾病多轉診到杭州、上海,而現在基本都會選擇來到浙大四院就醫,該院也成為義烏外籍人士心目中的高水平國際化醫院。2024年,該院接診外國患者近2萬人次。
如今,阿馬爾還參與浙江大學“一帶一路”國際醫學院的招生面試工作,期待為培養國際化醫學人才貢獻力量。“學醫是一個特別難、需要刻苦鉆研的專業,我們不僅要看學生的學習成績,還要關注他們的品格和心理素質。”阿馬爾說。
多年前剛來中國留學時,阿馬爾沒曾預料到能在中國當醫生,“這是我和中國的緣分,連綿不絕。”
從也門到中國,從學生到醫生,他用專業和熱情架起中外醫療的橋梁,成為浙江對外開放與醫療國際化的生動縮影。(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