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社廣州5月23日電 題:越南青年走進廣州:盼做智能時代“參與者”
作者 周昕
5月23日,越南青年阮英德結束了本次中國之行。返程路上,他翻看著在廣州拍的照片。綠色車牌的新能源汽車、高鐵站的建筑結構、路上行駛的無人車……“在廣州有拍不完的照片,我想把照片展示給我的學生。”阮英德說,希望以此勉勵更多學生參與到智能時代的技術研發和創新中。
近一周,越南青年“紅色研學之旅”首個研學活動“沿著胡伯伯的足跡”研學營走進廣州。來自越南海防省和高平省的25名青年代表,參觀了廣汽研究院、廣州地鐵線網指揮中心等地,感受中國科技發展魅力。
作為越南海防市東風商貿服務股份公司經理,除了從事建筑技術領域的貿易,博士畢業的阮英德還在越南海事大學教授建筑工程。
近一周,越南青年“紅色研學之旅”首個研學活動“沿著胡伯伯的足跡”研學營走進廣州等地。圖為越南青年阮英德在廣州地鐵博物館拍照。 周昕 攝
參觀廣州地鐵博物館時,阮英德一直走在隊伍末尾,不停地拍照。APM線列車模型、盾構管片模型……阮英德告訴記者,現在越南海防市還沒有開通地鐵。
廣州目前有17條地鐵線路、705公里的地鐵線網縱橫城市東西南北,每日運送數以百萬計的人穿梭于城市間。“國際數據顯示,在中國大型地鐵中,廣州地鐵安全、服務、效率、準點等指標均處世界領先地位。”廣州地鐵集團團委副書記李方方說。
“每日運送這么多乘客,如何保障地鐵客運組織安全有序的?”阮英德問道。
廣州地鐵線網應急指揮中心主任王海榮介紹,廣州地鐵自主研發的客流預測預警系統,能夠根據當前進站客流,結合模型算法及歷史數據,預測出當日全天客流,并劃分預警等級,快速啟動不同層級的指揮部,分級調動運力、人力等資源,及時靈活地疏導乘客。
“新一代基于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的軌道交通一體化智慧平臺也正在進行示范應用,有效提升了運營管控效率和乘客服務水平。”王海榮說。
阮英德走過很多國家的地鐵站,但廣州地鐵智能便捷的服務、全景管控的車站管理、高效協同的調度指揮等特色給他留下深刻印象。“我們一同憧憬著地鐵駛入海防市的那一天。”阮英德表示,科技賦能的領域遠不止交通,將科技成果與建筑領域深度結合,并推動其更好地融入城市發展進程,這是他與學生未來的奮斗方向。
同樣想把“中國經驗”引進越南的,還有海防市越南興龍投資股份公司副經理阮俊龍。曾經在中國留學的他,說得一口流利中文。
在廣汽新能源汽車生產車間,阮俊龍看到了玻璃安裝工作臺上,正在組裝風擋玻璃的四只機械臂。不到1分鐘就完成了該道工序。
廣汽集團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左側機械臂負責定位、右側兩只分別安裝前后風擋玻璃,實現上料、定位、安裝、涂膠一體化。“以前這也要靠四個工人來完成。”
試乘新能源汽車,阮俊龍還體驗了支持多語種交互,深度融合人工智能大模型的智能座艙系統。負責人介紹,通過規模化生產和成本控制,廣汽新能源汽車在保持高技術水平的同時,還進一步降低了價格門檻。
“不論從環保角度還是經濟效益上來說,我們的工業園區都需要新能源汽車的引進。”阮俊龍說,“新技術的發展需要多方協同發力。越南不會是智能時代的‘觀望者’,而是積極參與到發展浪潮中。而青年具有推動創新發展的巨大潛能。”阮俊龍說。
從參觀越南青年革命同志會舊址,到走訪新能源汽車生產車間,阮俊龍直言,這是一場“串聯起歷史、現在與未來”的研學之旅。(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