揚子晚報網5月23日訊(通訊員 劉威 記者 朱鼎兆)抱孫子漏尿、尿墊不離身……淮安76歲老太陳女士(化姓)沒想到自己患上“不致命的社交型癌癥”(簡稱“社交癌”),而導致這一切發生的病因是因為她盆底器官脫垂。幸運的是,22日,經過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婦科團隊五種手術,解決了她難言之隱。
陳女士(化姓)年輕時曾經歷5次足月分娩,長期從事農業體力勞動。15年前發現外陰有腫物脫出,咳嗽、負重后癥狀加劇,但尚能自行回納。近5年病情急轉直下:脫出物無法復位,伴隨尿頻、壓力性尿失禁,日常行走坐臥均受影響。“農忙時挑擔子就感覺下墜,后來連抱孫子都漏尿,尿墊不離身。”陳女士的遭遇道出了不少中老年女性的隱痛。
經淮安市婦幼保健院婦科主任醫師樊莉琳團隊詳細檢查,確診陳女士為重度盆腔器官脫垂,需進行系統性修復。團隊為其量身定制了“經陰道改良前盆底重建術+經陰道子宮切除術+骶棘韌帶固定術+陰道后壁修補術+會陰體重建術”的多聯術式。術后患者恢復良好。
樊莉琳指出,腰骶部酸痛、下墜感,陰道異物感,漏尿……這些盆腔臟器脫垂的典型癥狀,讓很多女性苦不堪言,有些人甚至因此不敢參加社交活動,產生自卑、焦慮等心理問題,所以被稱為“社交癌”。我國45歲以上女性患病率高達40%,但就診率不足10%。多次分娩、長期腹壓增加(便秘、慢性咳嗽、重體力勞動)、衰老都是高危因素。疾病發展通常經歷三個階段——初期:久站后下腹墜脹,休息緩解;進展期:外陰可觸及脫出物,伴排尿不盡感,重度期:器官持續外露,引發潰瘍、尿失禁、性功能障礙。
“很多患者像陳女士一樣,認為這是自然衰老現象,直到影響生活才就醫。”樊莉琳強調,現代盆底修復技術已實現微創化,經陰道手術創傷小、恢復快,及時治療可避免膀胱、直腸等器官繼發損傷。中老年女性一旦出現陰道口腫物脫出、排尿排便功能障礙或性功能障礙等情況,不要諱疾忌醫,及時診治,告別疾病困擾,還可以盡享健康優雅美好新生活。
校對 陶善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