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國際大壩委員會第28屆大會暨第93屆年會在成都圓滿落幕。大會期間,來自全球80多個國家的水庫大壩領域的政府官員、專家學者,不僅共同簽署了推動全球大壩工程建設的《世界成都宣言》,更以專業視角解碼這座千年古城的治水密碼。從都江堰“無壩引水”的生態哲學,到公園城市“綠道連山水”的現代實踐,成都的治水智慧與生態魅力贏得多國專家集體點贊。
“在成都,我們不僅看見水利工程的過去與未來,更觸摸到人類與自然共生的終極密碼?!狈▏麑<?、國際大壩委員會主席米歇爾·利諾(Michel Lino)現場接受記者采訪時,多次強調都江堰的歷史價值和功能價值:“這座始建于2000多年前的無壩水利工程,至今仍滋養著成都平原的農業與生態,是全球水利工程的活化石?!?/p>
▲米歇爾·利諾(Michel Lino)
他回憶多年前實地考察都江堰的經歷時感嘆:“魚嘴分水堤的四六分洪原理、飛沙堰的排沙設計,都展現出驚人的生態智慧——它不僅是灌溉工程,更是古人寫給河流的哲學詩?!?/p>
在參加此次會議前,這位足跡遍布多個國家的專家曾專門來成都,進行為期一周的“深度游”。他在成都的大街小巷city walk,被這里友好的人們,麻辣鮮香的食物以及深厚的文化底蘊所深深吸引。
他對成都公園城市建設成效也印象深刻:“這里有很多很棒的城市生態公園。中國關注并用實際行動在踐行著生態環境保護,我相信成都也將在這方面作出突出貢獻?!?/p>
過去幾天的成都之行,來自新西蘭的參會嘉賓Peter Amos也對都江堰印象深刻:“2000年來,它始終守護著成都平原70萬畝良田,成就了‘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國’,堪稱水利工程界的活著的教科書,也是其他國家可以學習的榜樣。”
▲Peter Amos
談及成都現代水治理,Peter Amos說:“水文明早已融入這座城市的基因。當我們看到市民在綠道騎行、白鷺在濕地棲息時,就能理解‘公園城市’的真正含義?!痹谒磥?,成都將古代智慧與現代科技結合治理水環境,這種“古今融合”模式也值得全球其他國家學習。
除了水環境,他也尤其點贊成都的生態環境:“這是一個美麗、現代化的城市,有大熊貓,有很多綠地公園,也在城市中為市民提供了騎行和散步的空間?!边@是成都吸引他的地方。他也向世界推薦成都:“歡迎全世界的朋友來成都?!?/p>
除了水環境,不少國際友人也在短短幾天的會議期間,被成都深深“種草”。
來自巴基斯坦的參會嘉賓Muhammad ibrar ihteshaam向記者展示了在成都的幸福“方程式”:“深夜十一點,巷子邊馬路旁,暖黃色的路燈下煙火氣仍然在升騰。”在他看來,這既代表了成都的城市特質,也代表著成都人的精神——
▲Muhammad ibrar ihteshaam
“這種奮斗精神創造了都江堰這樣的超級工程,卻也在暮色降臨時為市井煙火保留空間——這種‘快慢雙頻’的城市心跳,是現代文明的珍貴樣本?!?/p>
正是這樣的城市特質,讓他在成都找到了家的感覺。
紅星新聞記者 彭祥萍 攝影記者 楊譯焮
編輯 成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