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刁明杰
茫茫人海中,與陌生人的血樣匹配成功,能夠幫助他重燃新生的希望,這種不足十萬分之一的緣分,何其珍貴。近日,來自青島市城陽區的志愿者陳敬謙在康復大學青島中心醫院成功完成造血干細胞捐獻,成為青島市第236例、城陽區第30例非血緣關系造血干細胞捐獻者。
陳敬謙,現為中共青島市城陽區委宣傳部工作人員。多年前,他就開始參加無償獻血,隨后的幾年,只要條件允許,他都積極參加,定期獻血已經成為他的習慣,累計獻血11次,獻血量3100毫升,相當于成年人全身血液的近70%。每次挽起袖子,他都在心里默默期待:或許自己的血液,能為某個素未謀面的生命點燃希望。
在一次單位組織的獻血活動中,陳敬謙通過現場志愿者的介紹了解到造血干細胞捐獻的意義。“獻血不僅能救人,還能通過留樣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給重癥血液病患者多一份重生的希望。”這句宣傳語深深觸動了他。“當時沒想太多,只覺得如果能幫到別人,為什么不試試?”當即,他就與同事相約,留下了血樣,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成為一名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
今年3月初,陳敬謙接到紅十字會電話:“您與一位白血病患者初步配型成功,是否愿意捐獻造血干細胞?”沒有絲毫猶豫,他立即回復:“我愿意!”面對家人的擔憂,他耐心解釋:“造血干細胞可再生,而患者等不起,造血干細胞捐獻是從外周血中進行提取,捐獻是無損自身健康的。并且配型成功不容易,十幾萬分之一的概率,我們是患者的唯一希望。”最終,陳敬謙獲得了母親和妻子的大力支持。為確保捐獻順利,他提前調整作息、加強鍛煉,“就當是給身體做一次‘健康升級’。”隨后,他順利通過高分辨配型和捐前體檢。
經過4個多小時的采集,陳敬謙最終成功完成捐獻。捐獻完成后,有人問他是否害怕過,他擺擺手:“比起患者面對死亡的恐懼,這點付出不值一提,捐獻原理和獻血小板是一樣的,沒什么害怕的。”
從獻血到捐獻造血干細胞,陳敬謙用10余年時間,將“舉手之勞”化作“生命之諾”。他說:“每一次捐獻,都是人與人之間最純粹的信任。如果還有下一次,只要身體允許,我依然會站出來。同時,我也希望有更多的朋友加入造血干細胞捐獻志愿者隊伍中來,把這份愛傳遞下去。”
青島市造血干細胞捐獻留樣入庫活動常年舉辦,期盼更多心懷大愛、身體健康、年齡18至45周歲的愛心市民到獻血屋,填寫入庫表格,并留存8-10毫升血樣,一旦檢測合格,就能加入中國造血干細胞捐獻者資料庫,給更多患者和家庭帶去新生的希望,共同創造更多的生命奇跡。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