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張家口發電分公司設備部主任助理李塞:
青春在設備檢修一線閃光
5月5日,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張家口發電分公司設備部主任助理李塞在觀測儀表數據。 河北日報記者 耿輝攝
5月5日,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張家口發電分公司,汽輪機和發電機的轟鳴聲此起彼伏。設備部主任助理李塞手持點檢儀,一絲不茍地檢測發電設備的震動、溫度、轉速等運行數據。
“電力設備對精度要求非常嚴格,面對每一個數據我都不敢麻痹大意。”這是參加工作10年來李塞一直堅持的原則。
2015年,23歲的李塞大學畢業后進入大唐國際發電股份有限公司張家口發電分公司,一頭扎進設備檢修一線。面對重達數百噸的汽輪機設備和數千條的檢修數據,他選擇了最“笨”的成長方式:每天“泡”在現場,將每一次檢修當作練兵場。為掌握汽輪機軸瓦調整技術,李塞連續三周蹲守設備旁,反復測量上千組數據,筆記本上密密麻麻的記錄成了檢修班組的“技術寶典”。
憑借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勤奮,李塞從“職場小白”成長為“技術大咖”。
2020年的一次超超臨界火電機組揭缸檢修中,高壓內缸因氧化層粘連無法起吊。貿然強行起吊極易導致設備嚴重損壞,損失將無法估量。
突如其來的問題,一時難住了在場所有人。一邊是進入倒計時的檢修工期,一邊是擺在面前的技術難題,怎么干?誰來干?檢修現場陷入一片沉寂。
這時,李塞主動請纓,成立青年突擊隊連夜攻關,創新設計專用起吊工具,通過二十余次的試驗調整,敲定最終起吊方案。
“起、起,慢點起!”偌大的檢修現場回蕩著響亮的口令聲。當專用工具與千斤頂精準搭配,一絲絲地將高壓內缸緩慢吊出時,現場的工友們歡呼起來。
在工友眼里,李塞有一股子倔勁兒,技術練不好決不罷休。
在2023年全國電力行業職業技能競賽推力瓦修刮項目比拼中,李塞的工位前圍滿觀摩者。他手持刮刀在烏金面上輕盈舞動,每一次落刀都精準控制在0.01毫米以內。
這份舉重若輕的背后,是嚴苛的“魔鬼訓練”:每天加練3小時,反復錄制刮瓦過程,再逐幀分析,雙手磨出厚厚的繭子,終于摸索出了一種適合競賽比武的修刮手法,能夠在保證推力瓦厚度要求的同時,確保修刮的速度與精度。
憑借過硬本領,李塞在眾多選手中脫穎而出,斬獲團體和個人雙料一等獎,榮獲電力行業技術能手稱號。
走進該公司檢修班組庫房,陳列架上整齊地擺放著“復活”的角磨機、改造的憋壓閥齒輪箱,這里是李塞的“設備診療室”。
一次設備盤點時,李塞抄起一臺銹跡斑斑的角磨機,拆開外殼后他發現轉子軸頸磨損不到0.1毫米,完全可以修復利用。
于是,他對損壞角磨機進行分類統計、重新拆解,回收碳刷、電源和齒輪等可用零件作為維修備件,通過組裝、拼裝等維修方式,使20余臺廢舊角磨機恢復原有性能,能夠正常使用。在他的帶領下,班組開展修舊利廢活動十余次,累計為公司節約資金20余萬元。
李塞與技術團隊攻堅克難,開展技術革新和質量控制課題攻關。研發課題《提高8號機膠球系統收球率》獲得電力行業優秀質量管理小組一等獎,為公司的生產運營解決了包括“8號機組推力瓦溫度高”及“6號機組軸封漏汽”等多項技術難題。
2024年,李塞創新工作室成立。之后,他主持并完成了《機組供熱季深度靈活調峰研究與應用》《深調背景下冷卻塔智慧化研究與應用》等研究項目,并主導多項實用新型專利的申請與實施。
李塞深知團隊力量的重要性,把自己的技術經驗傾囊相授,并組織班組年輕人加練電焊及氣割等檢修技能。如今,他培養的12名徒弟中有3人成長為技術骨干,青年突擊隊成為發電機組檢修的“尖刀連”。
榮獲2025年度新時代青年先鋒獎,李塞說:“我將珍惜榮譽,加倍努力,繼續把一腔熱血獻給工作崗位,讓青春在設備檢修一線閃光。” (河北日報記者 郭曉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