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之后的杭州,時不時來一場大雨,讓很多人家里都變得“潮潮的”。
但對于住在城東的徐女士來說,家里突然冒出來的大量小黑蟲,才是“噩夢般”的體驗。
徐女士家住上城區楊柳郡小區,前兩天下班回家洗漱完畢后,正在晾衣服的她被眼前的一幕嚇壞了——整個天花板上爬著十多條蟲子,“很細很長的蟲子,感覺很像蜈蚣。”
受訪者供圖
受訪者供圖
據徐女士介紹,因為住在一樓,小區生態又比較好,所以家里時不時冒出一兩只小蟲子,已經比較習慣了,但這么大面積出現還是第一次,“害得我衣服都不敢曬了,蟲子爬上來就麻煩了。”
通過其拍攝的照片可以看到,蟲子主要集中在陽臺頂部。徐女士說,“不僅僅是我們家,鄰居家的陽臺上基本都有,六樓的都能爬上去。”
于是,徐女士求助潮新聞,這到底是什么蟲子?又能怎么防治?
記者也將徐女士拍攝的照片發給了浙江省農科院植微所經濟作物蟲害防控研究室副研究員周書行。
“照片比較模糊,不過初步判斷應該是馬陸。”周書行介紹,馬陸也叫千足蟲,是節肢動物,主要出現在濕度大的地方,腐殖質多的地方容易繁殖的多。“近日來,杭州連綿的雨天,也可能是馬陸頻繁出現的原因之一。”
馬陸常成群遷徙,并在遇到危險的時候,能分泌出一種有強烈臭味的汁液,“這也是為什么居民經常感覺馬陸很臭。”
周書行也提到,徐女士家居住在一樓,離綠化帶近,可能有比較多的落葉和腐木,“馬陸一般產卵于土壤、落葉或有機物上,靠凋落植物和腐殖質為生。這也給它們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雖然,馬陸蟲大多以枯枝落葉為食,有時會啃食植物幼苗,因此被認為是害蟲。但周書行表示,其實馬陸不咬人,也沒有毒,不過有些人皮膚敏感,有時碰到會有過敏現象。
無獨有偶,余杭徑山網友白先生的家里也遭遇這種蟲子。
除了白先生家,村里其他村民家也都有這類蟲子的蹤影。
余杭區農業生態與植物保護服務站專家表示,在白先生家出沒的是“馬陸”。
白先生表示,2023年的時候數量特別多,都是成片出現,密密麻麻的。后面村里安排消殺一兩次后,現在數量倒是有所減少,但是每年一到這個季節,還是隨處可見。
23年時白先生拍攝
據舟山媒體報道,舟山也有市民反映:自家小區出現了一種“臭蟲”,成片成片,非常難對付。
那么,馬陸要如何防治呢?
周書行建議,居民可以使用殺蟲藥對馬陸經常出現的區域進行噴灑,“此外,也要及時清理住房周邊枯枝落葉、瓦塊磚塊、垃圾等,以減少馬陸蟲的滋生。”
另外,有除蟲公司的技術員建議,物業殺蟲打藥時濃度要夠,只是輕微噴在綠化帶不行,需要保持一定的浸透率,才能殺死土壤里的蟲和蟲卵。否則,只能殺死地面上的蟲,過不了多久,土壤里的卵孵化好,出來又是一大批。
大家有什么好妙招嗎
歡迎評論區留言
來源:潮新聞綜合自潮新聞 記者 盛銳 通訊員 潘迪雅、天天看余杭、競舟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