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轉自:人民網-湖南頻道
回龍山景區。蔣楊陽攝
在日出染紅天際的那一刻沉醉,在云海翻涌如潮的瞬間驚嘆,在霧凇晶瑩閃耀的林間流連,在星光鋪滿夜空的寧靜中許下心愿……如今,越來越多的游客選擇“跟著天氣去旅行”,一場因氣象而起的文旅新風尚正悄然興起。氣象與文旅的深度融合,不僅拓寬了旅游場景的邊界,也為文旅產業注入了強勁的新動能,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地處南嶺與羅霄山脈交匯處的郴州,擁有得天獨厚的生態與氣候資源:森林覆蓋率達68.1%,匯聚110余處風景名勝,空氣清新,氣候宜人。這里不僅展現著典型的亞熱帶濕潤氣候風貌,還孕育出許多獨特的小氣候現象。這些差異化的自然稟賦,正在轉化為郴州發展全域旅游、打造生態文旅名片的重要優勢。
霧漫小東江。郭立亮攝
氣候資源賦能,打造特色IP
每年5月至10月的清晨與傍晚,位于郴州東江湖游客中心至東江大壩之間、長約12公里的小東江水域上空,常常云霧繚繞、水汽升騰。因景致如夢似幻,這一氣象奇觀被譽為“中華奇景”——霧漫小東江。
“‘霧漫小東江’的形成,是氣溫、水溫、濕度和地形共同作用的結果?!背恢菔袣庀笈_副臺長周宜卿介紹說,小東江的水源來自東江電站發電時釋放的深層冷水,常年水溫維持在8℃至10℃。當氣溫與水溫之間形成一定溫差,且空氣濕度較大時,水面便容易泛起層層薄霧,造就這如仙境般的迷人畫卷。
東江湖景區因地制宜,將這一天然氣象現象打造成獨具特色的旅游名片,“霧漫小東江”吸引了大量游客慕名而來。據景區統計,來東江湖旅游的游客中,超過八成都會前往這一景點拍照打卡,記錄下如畫風景。
除了東江湖的霧景,郴州回龍山同樣以自然氣象奇觀聞名?!霸坪?、日出、疊疊山峰,都是很好的景觀。天氣好的話,非常驚艷。”來自香港的李女士向記者分享了她在回龍山的所見所感,稱被震撼的山景打動,并表示若下次時間充裕,一定要見證云海翻涌、滿天星辰的壯美景象。
“回龍云?!薄盎佚埲粘觥薄耙归g觀星”并稱回龍山三大自然奇觀。這里年均超過200天可見云海;日出時分,受大氣散射、空氣微粒和塵埃含量、天氣狀況以及地形等多重因素影響,陽光呈現出千變萬化的光影效果,是南方極具代表性的觀日圣地。夜幕降臨后,由于高海拔、少云天氣與大氣透明度高等條件加持,回龍山也成為理想的觀星場所。
依托這些獨特的氣候資源,郴州市氣象部門主動作為,深度挖掘本地生態氣候價值,并積極推動其向旅游產業轉化賦能。近年來,郴州重點開發了“霧漫小東江”“莽山云海霧凇”“仰天湖高山霧海”“回龍山日出云海”等一批具有差異化氣象特征的旅游產品,提升了文旅品牌辨識度和吸引力。
郴州的旅游資源不僅限于自然奇觀,桂東縣以其冬暖夏涼的氣候條件也逐漸成為避暑康養勝地。該地夏季平均氣溫為23.6℃,空氣中富含負氧離子,空氣質量優良。同時,當地還依托豐富的溫泉資源,如“華南第一熱水溫泉”汝城溫泉和龍女溫泉,打造“溫泉之都”和“避暑康養”雙重品牌。依照春賞花、夏避暑、秋觀葉、冬泡湯的邏輯,郴州不斷完善四季旅游業態,邁向全季節旅游發展模式。
氣候資源的優勢不斷轉化為旅游熱度。據統計,今年“五一”假期期間,郴州全市共接待游客226.1萬人次,同比去年增長78.63%。納入監測的32家景區累計接待游客186.2萬人次,同比增長16.82%;實現營業收入達2.33億元,同比增長15.05%。一系列數據,展現出郴州文旅融合與生態資源價值轉化的顯著成效。
景區環境監測屏。唐鵬攝
精準氣象服務,護航文旅體驗
清晨,回龍山景區入口熱鬧非凡,不少游客打開手機上的“郴心游”小程序,第一時間查看最新氣象信息。當得知當天有可能出現云海奇觀,游客們興奮不已,紛紛加快腳步,迫不及待地登上山頂,期待與壯美云海來一場浪漫邂逅。
“回龍山云?!笔且环N獨特且極具觀賞價值的氣象景觀,素有“可遇不可求”之稱。其形成過程極為復雜:當山體與云層之間的濕氣不斷上升,遇冷后迅速凝結為細小水滴或冰晶,隨風飄浮于空中,最終匯聚成浩瀚云海。這一過程不僅依賴于特殊的地形地貌,更對氣候條件有著極高的要求。
為了提升游客的觀賞體驗,回龍山景區與資興市氣象局建立了密切合作。依托氣象部門的科學分析和精準預測,資興市氣象局為景區提供未來48小時云海出現概率的專業預報。景區通過官方直播及時發布觀賞指南和概率提示,幫助游客科學規劃行程。
“有了氣象部門的助力,景區就能隨時根據情況做好游客引導和極端天氣應對措施,通過不斷提高服務質量,讓游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資興市回龍山景區高級產品經理陳航洲說道。
同時,為了更好地服務游客、提升景區管理效率,郴州市氣象局每周定期向市文旅局發布《旅游氣象服務專報》,提前預警未來一周的主要天氣趨勢。文旅部門據此協調各景區做好服務安排,并通過“郴心游”App及微信小程序第一時間發布氣象信息,確保游客能夠便捷查詢、安心出行。
除了提供精準的氣象服務,氣象部門還在防災減災方面為景區保駕護航。近年來,資興市氣象局持續推進回龍山景區的防雷安全與監測設施建設,對回龍仙寺、祭天臺、觀景長廊、云居酒店等重點區域的避雷設施進行了全面改造,并新建一座六要素地面自動氣象站和一套增雨焰爐,顯著提升了景區的綜合防災能力。
資興市氣象局局長秦克強介紹:“回龍山屬于雷電高發區,我們在景區共部署了7個避雷針、建筑頂部安裝了避雷帶,并配備了6套避雷器,大幅降低了雷擊事故的發生率?!?/p>
在此基礎上,郴州市氣象局還聯合文旅部門,在全市3A級及以上旅游景區安裝了19套自動氣象站,配備氣象電子顯示屏,實時展示天氣預報、氣象預警、空氣質量與負氧離子含量等關鍵數據。
針對景區運行需求,氣象部門常態化提供日常天氣預報、節假日專題預報及極端天氣預警服務,還特別開設《旅游氣象》電視節目,專門播報全市11個4A級及以上景區的實時天氣,為游客提供精準、全面的出行參考。
南嶺山地氣候館。蔣楊陽攝
科技賦能文旅,繪就發展新圖景
走進安仁縣的稻田公園,一幅生機盎然的現代農業畫卷徐徐展開。春賞油菜花海,秋看風吹麥浪,四季流轉,各有風景。2023年,國家基本氣象站及鳳凰山人工影響天氣標準化作業點遷駐于此周邊,氣象服務隨之深度融入農業生產、生態保護與防災減災實踐,守護著這片“四時皆景”的田園詩畫,也為安仁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科技支撐。
有了氣象科技的加持,這片豐收沃土不僅得到了有效保護,更被注入了新的經濟活力。安仁縣氣象局通過精準的大氣擴散條件預報,助力全縣空氣優良率全年達97.5%。優良的生態環境催生了國家AAAA級稻田公園的成功打造,讓“綠水青山”實實在在變成了“金山銀山”,吸引著越來越多都市游客走進鄉野,為安仁文旅融合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郴州對“氣象+生態+旅游”的探索還不止于此。依托獨特的地形條件和豐富的氣候資源,郴州市建設了全省首個以“南嶺山地氣候”為主題的氣象科普館——南嶺山地氣候館。該館集知識性、科學性、趣味性、互動性和體驗性于一體,致力于提升公眾氣象科技素養與防災避險能力。特別是面向青少年群體推出的“氣象體驗營”“科普課堂”等沉浸式活動,正逐步成為氣象科普新亮點。
在科普之外,郴州還著力提升氣象科技的實戰能力。針對東江湖區暴雨、大風、大霧等災害天氣頻發的特點,2025年初,《東江湖區氣象垂直觀測和早期預警系統建設項目》順利立項。該項目將構建高分辨率垂直觀測體系,補齊湖區高空氣象資料短板,為精準預警提供強大數據支撐,顯著增強區域氣象監測與應急響應能力,也為當地重大活動和交通運輸安全提供更強保障。
與此同時,資興市氣象局也正將氣象服務延伸至旅游體驗。依托回龍山獨特的云海資源,建立云海形成與氣象因子的關聯模型,計劃于2025年底推出《回龍山云海觀賞指數預報》,實現未來72小時云海概率精準發布,打造“氣象+旅游”新標桿,提升游客觀景體驗的確定性與滿意度。未來,該模型還有望應用于更多自然景區,助力全市打造“高顏值、強體驗”的旅游品牌。
氣候資源正逐漸成為郴州文旅發展的“綠色引擎”。通過深挖氣象IP、創新服務模式,郴州走出了一條具有地方特色的“氣象+文旅”融合之路。隨著精細化氣象服務的不斷升級,這座南國山城的自然畫卷將愈發動人,文旅產業也將迎來更加廣闊的發展空間,真正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多贏共進。(記者林洛頫、實習生蔣楊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