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六點半,地處海拔1000多米大山的火賣屯還籠罩在云海中,楊燕婷已經點亮自家民宿的燈籠。這位35歲的農家婦女輕手輕腳地準備著早餐食材,生怕驚擾了還在熟睡的游客。“‘靠山吃山’,這要是放在10年前,想都不敢想。”她望著窗外如畫的云海,嘴角泛起笑意。
圖為航拍廣西百色市樂業縣喀斯特群山中的央林村火賣屯。黎世磊 攝
藏在廣西百色市樂業縣喀斯特群山中的央林村火賣屯,靠“云”生財“逆襲”成“網紅村”。火賣屯86戶326人,用10年時間將“窮山溝”變成年接待游客近5萬人次的“云端度假勝地”。
“大石圍天坑景區年接待游客超過50萬人次,但10年前火賣屯的村民連口‘熱湯’都分不到。”央林村黨支部書記鄒念思蹲在村口的拐棗樹下,用樹枝在泥地上畫著示意圖。鄒念思稱,10年前,全村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人民幣,下同),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
轉折發生在2016年。樂業縣組織村干部到浙江莫干山考察民宿經濟,鄒念思在返程的火車上琢磨:“我們海拔比莫干山還高,夏天涼快,為什么不打‘氣候牌’?”
2019年,火賣屯村民岑九妹從哥哥手中接管民宿。一批外地游客成為她的首批客人。“他們穿著短袖上來,夸贊這里是‘天然空調房’。”岑九妹笑著說。
官方數據印證了這一發現:火賣屯夏季平均氣溫22.3攝氏度,比山下低3至5攝氏度;負氧離子濃度達3萬個/立方厘米。樂業縣氣象局提供的數據顯示,這里年均云海日數達180天。
圖為廣西百色樂業縣火賣屯的云海景觀。樂業縣文旅局 供圖
走進火賣屯,傳統木瓦民居錯落有致。這些古樸的建筑內別有洞天——有的被改造成書屋,有的被改建成民宿,還有的則“變身”咖啡廳、茶室。
“我們不砍一棵古樹,不拆一棟老屋。”鄒念思介紹,村里多棵百年古樹都有“電子身份證”,村民們像保護古董一樣,保護著這些古老的村落“守望者”。
午后,火賣屯里的“地質研學基地”迎來一批外地學生,向導李永耀耐心向孩子們講解喀斯特地貌知識。這個“80后”小伙子幾年前放棄貨車司機工作回鄉發展,現在月收入逾6000元。“以前覺得家鄉窮,現在發現遍地是寶。”李永耀說。
圖為廣西百色樂業縣火賣屯的云海景觀。樂業縣文旅局 供圖
火賣屯的“生態賬本”越算越精細:古法染布、制香體驗課帶動當地特產熱銷;速降訓練基地年接待學員逾萬人次;廣西百色“地心之旅”戶外體育旅游線路入選國家級體育旅游精品線路后,配套農特產品銷量翻了幾番。
2024年,火賣屯旅游收入超過600萬元,帶動農戶戶均增收上萬元,常住人口從10年前的不足200人回升到現在的326人。
“我們正在申報國家級傳統村落。”鄒念思指著正在施工的旅游公路說。遠處,幾棟新建民宿亮起燈光,與滿天星斗交相輝映。
夜幕下,楊燕婷收拾完游客的最后一桌碗筷,在朋友圈發了張云海照片。這位脫貧戶如今有了新的煩惱:“得想辦法擴大經營,不然明年旅游專線通了,房間更不夠用。”(完)
來源:中國新聞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