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驅逐艦在下水時翻船,瞬間席卷了全球各大媒體的頭版頭條。事發后,西方衛星緊急變軌,拍下了現場的清晰圖像,難怪金正恩會“勃然大怒”。
朝鮮5000噸級軍艦剛下水就“翻船”,西方媒體馬不停蹄趕來看“熱鬧”,調動衛星把朝鮮軍艦側翻的圖像傳遍世界。
西方媒體對這件事如此熱衷,也多虧了先前朝鮮高調造勢,大肆宣傳400天造出5000噸級軍艦,而且在短時間內連造兩艘崔賢級軍艦,速度之快令人震驚。
最新這一艘崔賢級驅逐艦建成下水那一天,金正恩特意出席了典禮,清津造船廠的碼頭鑼鼓喧天、彩帶齊飛,見證朝鮮海軍又一艘大型驅逐艦的誕生。
金正恩鼓掌的手還沒抬起來,軍艦側翻的事故就會這么在他眼前發生,偌大一艘軍艦翻船的動靜可不小,翻起的浪花有多大,金正恩的憤怒就有多大。
這個事故無論如何也沒法找借口搪塞過去,金正恩嚴厲要求找到軍艦發生事故的原因,做出補救。
西方的衛星拍下了5000噸級驅逐艦側翻時的圖片,從畫面上看也足夠震撼了,入水是軍艦建造完成的最后一步,在最后一步馬失前蹄,朝鮮之前高速建造的“奇跡”此時成了“笑話”。
金正恩生氣的原因也很好理解,軍艦不是玩具,下水這件事在建造開始之初就要計劃好的,可是朝鮮卻在這里出現重大事故,顯然是從一開始就有疏忽。
5000噸崔賢級驅逐艦1號上個月完成,在南浦造船廠下水順利進行,沒有出現失誤,隔了不到一個月,該級軍艦2號在清津造船廠下水,卻出現了完全相反的事情。
兩艘同一級別的軍艦,最后結果卻天差地別,跟兩個造船廠關系很大。南浦造船廠在軍艦下水時,用的是浮船塢下水,清津造船廠用的是橫向滑道下水。
浮船塢下水顧名思義,就是往船塢里灌水,讓軍艦浮起來,然后再把艦艇牽引到海中。用漂浮方式下水的先決條件之一,就是船塢的空間足夠大。
但是清津造船廠沒這個條件,建造崔賢二號艦的時候,清津造船廠專門在外面搭建了船臺,最后把二號艦轉移到了滑道上。
因為軍艦規模太大,預留的滑道空間不足,不能采用更為保險的縱向下水方式,清津造船廠只能挑戰橫向滑道入水了。
橫向滑道入水的方式對技術要求比較高,要保證船體同時同速度入水,否則就會出現一邊已經下水了,另一邊還在滑道上掙扎的尷尬情況。
操作不好橫向入水,影響最小的是擱淺,嚴重的有可能造成艦體斷裂。崔賢二號艦出現重大側翻事故,對軍艦的性能影響很大。
朝鮮方面通報說這艘驅逐艦損害不大,先前說側翻導致船底破洞是誤傳,經過詳細檢查,船底完好,船體右舷被刮削,船尾的救生通道進水了。
預計兩三天內就能調整好軍艦的平衡問題,右舷修復需要10天左右。但是能發生這樣的事故,本身就暴露出朝鮮造船廠的問題。
橫向入水本身的難度極別大,就是美國海軍艦隊也在上面踩過坑,因此很多國家在建造軍艦的時候,都會提前規避這個問題。
從金正恩譴責造船方的激烈言辭看,他氣憤的不是艦船側翻帶來的經濟損失,而是造船廠不專業操作,暴露出朝鮮缺乏科學精神的敷衍態度。
清津造船廠是在朝鮮被稱為英雄造船廠,是朝鮮造船工業支柱,在朝鮮發展遠洋海軍的過程中作用至關重要。
現在清津造船廠“拖后腿”,給朝鮮軍工本就不富裕的形象帶來重大打擊,遠海海軍的目標要想實現,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朝鮮還有核動力潛艇等大型海軍建設計劃,在崔賢二號艦出師不利,什么時候能真正服役還是問題,后續的計劃估計也會受到影響。
朝鮮在軍工方面一直不甘人后,此次建造5000噸驅逐艦野心勃勃,400天“卷”出一艘軍艦,這速度已經趕上了俄羅斯。
可是軍艦的技術水平上,朝鮮軍工的缺陷是不容忽視的,距離朝鮮的競爭對手韓國差距不小。這次崔賢級二號艦還能搶救一下,朝鮮是不會放棄軍工建設的。
參考資料:朝驅逐艦下水事故最新調查結果:船底無破洞,船尾救生通道流入海水2025-05-23央視新聞收起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