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輝見了她都要“禮讓三分”,海霞來了都來叫她一聲“大姐”。
羅京曾在是她搭檔,王寧也是她的“綠葉”。
她是《新聞聯播》的“排頭兵”,更可以說成就了《新聞聯播》。
可這位被評為“中國十大女杰”的女主持人,人生最大遺憾竟然是一通電話。
她的身上,究竟發生了什么?
1
在央視的璀璨星空中,李瑞英無疑是一顆極為耀眼的恒星。
1996年1月1日,對于《新聞聯播》而言是一個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日子。
這一天,它決定面向全國正式直播。
而李瑞英與羅京從眾多央視主持人中脫穎而出,成為首批直播的“排頭兵”,開啟了為期兩周的直播試驗。
誰也未曾料到,這一試,便是長達28年的堅守與傳奇。
在這28年的漫長歲月里,李瑞英憑借著扎實深厚的專業功底、處變不驚的強大心理素質創造了零失誤的主持神話。
她的播音風格大氣磅礴、沉穩端莊,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仿佛蘊含著無盡的力量。
坦然自若的將新聞的權威性與莊重感,完美地傳遞給觀眾。
不僅成為了《新聞聯播》的標志性聲音和形象,也讓“國臉”的稱謂實至名歸。
除了日常的《新聞聯播》主持工作,李瑞英還深度參與了眾多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活動報道。
1997年直播報道香港回歸、2008年報道北京奧運會、汶川大地震一線……
李瑞英的身影頻繁出現在各種重大場合,為觀眾帶來最權威、最及時的新聞資訊。
她始終以專業和敬業,詮釋著新聞工作者的使命。
然而,命運的無常總是在不經意間降臨。
一場突如其來的變故,將她推向了人生最艱難的抉擇路口。
2
在李瑞英輝煌的職業生涯背后,隱藏著一段不為人知的痛苦經歷。
那是她一生都難以釋懷的遺憾。
1998年的一個平常工作日,李瑞英像往常一樣早早來到央視,為當晚的《新聞聯播》直播做準備。
可就在開播前15分鐘,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打破了平靜。
李瑞英心中一驚,她向來在工作期間不希望被打擾,家人和朋友也都知曉這一點。
但此刻電話鈴聲不斷,難道是發生了什么緊急的事情?
一種不祥的預感涌上心頭。
她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接聽電話。
電話那頭傳來焦急萬分的聲音:“瑞英,你快回來吧,兒子墜樓了……”
時間仿佛在這一刻凝固,李瑞英的大腦瞬間一片空白,整個人如遭雷擊。
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那個乖巧可愛、每天盼著她回家的兒子,怎么會突然墜樓?
一種前所未有的恐懼和痛苦瞬間籠罩了她,淚水不受控制地涌出眼眶。
可距離《新聞聯播》開播在即,她做出了一個令所有人都大跌眼鏡的決定。
李瑞英的雙手緊緊地握在一起,指關節因為用力而泛白。
她的身體微微顫抖,額頭上布滿了細密的汗珠,淚水在眼眶中不停地打轉,但她強忍著不讓它們落下。
她要堅守崗位,完成直播。
在掛斷電話的那一刻,李瑞英深吸一口氣,努力讓自己的情緒平靜下來。
她用顫抖的雙手迅速整理好自己的妝容和發型,確保在鏡頭前展現出最專業、最鎮定的一面。
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一種決絕和堅毅,那是對職業的忠誠,也是對責任的擔當。
沒人知道,在那看似平靜的外表下,李瑞英內心正經歷著怎樣的驚濤駭浪。
3
直播結束后,李瑞英以最快的速度趕到醫院。
當她看到病床上臉色蒼白、身上插滿各種管子的兒子時,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緒,淚水奪眶而出。
她緊緊地握住兒子的小手,不停地說著“對不起,媽媽來晚了”,那聲音中充滿了無盡的自責和痛苦。
然而,讓李瑞英沒想到的是,這件事情不知為何被媒體曝光,迅速在社會上引發了軒然大波。
一時間,各種指責和質疑鋪天蓋地地向她襲來。
有人在網絡上言辭激烈地批評她“冷血無情”“不配做母親”,說她為了工作竟然置兒子的生死于不顧,簡直是鐵石心腸。
還有人對她的行為進行口誅筆伐,認為她的選擇是對家庭的背叛,是對親情的漠視。
這些負面評價如同一把把鋒利的匕首,深深地刺痛了李瑞英的心。
她怎么也想不明白,自己為了工作堅守崗位,怎么就成了人們眼中的罪人?
她感到無比的委屈和冤枉,內心充滿了痛苦和掙扎。
她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是否正確,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那段時間,李瑞英仿佛生活在地獄之中,每天都被痛苦和自責所折磨。她的丈夫看著她日漸憔悴的模樣,心疼不已,默默地陪伴在她身邊,給予她支持和鼓勵。
隨著時間的推移,兒子逐漸康復,李瑞英也開始反思自己的人生。
她意識到,在過去的日子里,自己為了工作確實忽略了家庭,錯過了兒子許多成長的重要時刻。
從那以后,她開始努力平衡工作與家庭的關系,盡可能地抽出更多時間陪伴兒子和家人。
2014年,53歲的李瑞英做出了一個重大的決定。
她決定從《新聞聯播》的主播崗位上退下來,選擇回歸家庭。
這個決定讓許多人感到不解和惋惜,認為她正值事業的巔峰期,不應該這么早離開。
然而,只有李瑞英自己清楚,家庭對她來說究竟有多重要。
她希望能夠彌補過去對家人的虧欠,陪伴兒子度過他的成長歲月。
而退休后的李瑞英并沒有閑著。
她積極投身于公益事業,用自己的影響力為社會貢獻一份力量。
她多次前往偏遠貧困地區,給那里的孩子們帶去溫暖和希望。
在一次支教活動中,她看到當地學校的教學條件極其簡陋,孩子們連一本像樣的課外書都沒有,她的內心深受觸動。
回到北京后,她立刻四處奔走,籌集資金,為學校修建了新的教學樓,還捐贈了大量的學習用品和書籍。
除了關注教育事業,李瑞英還非常關心貧困大學生的生活。
她深知這些學生在求學道路上的艱辛。
因此經常參與各種資助貧困大學生的公益活動,為他們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和精神上的鼓勵。
她還會定期與這些學生交流,了解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幫助他們解決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在李瑞英看來,公益事業是她人生的重要組成部分。
她希望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社會的關愛和溫暖。
不僅如此,盡管李瑞英離開了央視,卻依舊在自己熱愛的道路上前行。
雖然不在臺前,她也在默默為中國播音事業揮發余溫,指導后輩。
李瑞英的故事,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可能面臨的困境與抉擇。
而她“舍小家為大家”,也確實撐得起一句“央視一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