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好的‘中國第二大高鐵站’呢?”最近,合肥南站擴建計劃被官方一紙回復“暫時無擴建計劃”潑了盆冷水。這座2014年投入運營、曾以12臺26線躋身華東四大樞紐的高鐵站,自2021年起就被寄予厚望——擴建后規模將達16臺34線,直追鄭州東站,甚至有望挑戰西安北站的“亞洲第一”寶座。然而隨著滬渝蓉高鐵全線開工、合武高鐵預計2028年通車,擴建計劃卻悄然“擱淺”,網友直呼:“合肥的‘樞紐夢’碎了一地!”
官方最新回復
梳理擴建計劃的“死亡時間線”,更像一場“理想撞上現實”的連續劇:2021年合武高鐵地勘招標時,合肥南站擴建方案還明確寫入規劃,計劃同步建設南環三四線直通工程,甚至放出“雙層高架城際場”的炫酷效果圖。但到了2024年,官方回應變成“預留條件、研究可行性”,2025年5月的最新回復已變成“暫時無計劃”。對比隔壁南京北站“拖沓多年終發力”的進度,合肥南站的沉默顯得格外扎心。
合肥南站
“規劃趕不上變化?不,是錢包趕不上野心!”這句調侃道出了合肥南站擴建夭折的真相。從技術角度看,擴建的難點一目了然——南側緊貼繞城高速,擴建空間比螺螄殼里做道場還難;既要保住“魯班獎”徽派站房,又想塞進4臺8線城際場,堪比在古董花瓶上鑿洞裝電梯。但更深層的矛盾在于“樞紐野心”與“現實骨感”的撕裂:
合肥南擴建站場平面布置示意圖
一方面,合肥的“高鐵雄心”確實嚇人——規劃中的12向“時鐘型”高鐵網,滬渝蓉、合康、合新六等線路扎堆,逼得南站日均車次從242對暴漲至500對,平均2分鐘一趟車。但另一方面,財政壓力讓擴建成了“不能承受之重”:滬渝蓉高鐵安徽段投資超千億,合肥西站、肥東站改擴建同步推進,錢包早已被掏空。有網友算賬:“擴建南站至少要拆掉半個繞城高速,拆遷成本夠修一條新地鐵了!”
合肥鐵路樞紐布置圖
更諷刺的是,“樞紐內斗”讓擴建雪上加霜。新合肥西站8臺18線的“迷你規模”本應分流壓力,卻因設計保守被吐槽“出生即落伍”。而肥東站擴建后4臺14線的配置,更像“打補丁”而非長遠布局。當南京北站以“亞洲最大地下高鐵站”的魄力狂飆突進時,合肥的“四站格局”卻陷入各自為戰的尷尬。
合肥南站擴建的“流產”,像一記重錘敲在城市化進程的軟肋上——**超前規劃與落地執行之間,隔著一道名為“現實”的鴻溝**。當“基建狂魔”的光環褪去,城市不得不學會在理想與錢包間做選擇:是咬牙賭未來,還是務實保當下?
或許,合肥的答案早已寫在行動中:放棄南站的“面子工程”,轉而夯實肥東站、新西站的“里子”。畢竟,真正的樞紐競爭力不在站臺數量,而在網絡效率。只是苦了那些擠在南站的人潮——未來5年,他們可能要習慣在“2分鐘一班車”的密集班次中,繼續體驗“擠成沙丁魚”的日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