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中鐵十局首臺智慧懸臂造橋機
順利完成滬渝蓉高鐵南通地區站前1標
跨城北大道連續梁施工任務
標志著中鐵十局橋梁建造
向智能化、高效化轉型邁出關鍵一步
為高鐵建設注入強勁動能
▲跨城北大道連續梁合龍
相較于傳統施工模式,中鐵十局在滬渝蓉高鐵引入的智慧懸臂造橋機采用下承式結構,集成智能監測、液壓調節、智能養護、同步走行等技術于一體,可實現安全高效施工與精準控制,具有以下顯著特點:
1
結構安全可靠
下承式結構設計,重心低、受力明,消除傳統掛籃傾覆風險。
2
施工效率高
自動同步走行,單節段走行僅20分鐘,較傳統掛籃走行時間縮短90%。
3
智能監控精準
30余項監測點位,實時采集數據,出現異常預警并自動調整。
4
模板調節智能
液壓自動調節,單節段模板調整時間從7小時縮短至2小時。
5
養護智能優質
智能噴淋系統,根據溫濕度自動啟停,保障混凝土強度增長。
作為首個試點項目,四公司在滬渝蓉高鐵跨城北大道連續梁施工中,通過創新施工組織和班組管理,實現智慧懸臂造橋機效能最大化。在造橋機拼裝環節,采用地面預拼裝與整體吊裝相結合的方式,使造橋機拼裝時間縮短40%,并顯著降低高空作業風險。在生產管理上,創新性組建自建作業班組,整合拼裝、模板、鋼筋、混凝土等專業力量,進行統一管理與技術培訓,實現“一人多能、一專多崗”。在設備優化方面,造橋機各部件采用高通用率模塊化設計,使周轉次數提升30%,有效降低資產損耗。
智慧懸臂造橋機的成功應用,標志著中鐵十局成功邁入智能造橋新階段。中鐵十局聚焦智能化施工需求,科學應用智能監測、液壓自動調節、同步走行控制等關鍵技術,實現了造橋機關鍵桿件受力實時監測、模板位置自動校準、走行誤差精準控制(左右軌道同步誤差≤2厘米)等功能,顯著提升施工自動化水平。
未來,中鐵十局將持續聚焦智能建造前沿,深化核心技術迭代,推動智慧造橋機應用向更復雜工況、更廣闊場景延伸,助力構建全流程數字化、自動化的高鐵橋梁建造體系,讓“中國智造”在交通強國征程中綻放更耀眼的光芒。(中鐵十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