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馬克龍專門致電北京,他在電話中對中國有一事相求,但中方并未當場答應,而是等著看法國能給出怎樣的誠意。
在動身訪問東南亞之前,法國總統馬克龍先給中國領導人打來電話,就兩國關系、中歐互動繼續交換意見的同時,也對中國提了個不情之請。
關稅牌局:白蘭地與電動車的生死捆綁
22號,中法兩國領導人通了電,再次重申兩國要在之后加強在新能源、航空等多方面的合作。除此,雙方還在就維護國際經貿準則、多邊主義等方面達成了共識。而前不久,兩國的國防部長還舉行了會談,就國際形勢和兩軍關系等問題充分交換了意見。
而說起白蘭地,還要從去年歐盟針對我們的電動車調查開始說起。因為我國的電動車以非常快的速度搶占了大半個歐洲市場,讓歐洲各國非常忌憚。所以這段時間歐盟內部一直在開會商討著,對我們實施加稅政策。
法國西南部的干邑產區,5.8萬家葡萄種植戶今年迎來反常的早春——不是氣候異常,而是中國市場傳來的寒意。中國商務部1月5日啟動的白蘭地反傾銷調查,直接威脅著法國年出口額16億歐元的命脈產業。海關數據顯示,每三瓶銷往亞洲的干邑中,就有兩瓶最終出現在上海、深圳的酒吧里。
"這不是貿易摩擦,而是精準的外科手術。"布魯塞爾智庫歐洲國際關系研究所的報告中寫道。當歐盟委員會計劃對中國電動車征收懲罰性關稅時,北京選擇打擊法國最具象征意義的出口商品。這種"以酒換車"的博弈策略,在馬克龍通話中顯露無遺——法方承諾"推動建設性對話",實則暗指歐盟可能調整新能源車關稅方案。
中法元首通話之前,法國已經多次就這件事情與中方交涉,爭取到的最好條件,也就是中國延長了反傾銷調查的期限,沒有第一時間得出結論。
法國接下來需要拿出實際行動,證明自己確實重視與中國的經貿合作,才能真正解決問題,而不是在那里喊口號,還要拿“公平競爭”給自己打掩護。
這次中法領導人通話,經貿關系只是話題之一,繼續就共同關心的國際和地區問題交換意見,在全球治理上協調立場。
俄烏僵局,巴黎想借東風還是心有旁騖?
當然了,兩國領導人打電話,也不可能只聊干邑這點買賣。國際上那些讓人頭疼的熱點問題,比如俄烏沖突怎么走,巴以那邊亂糟糟的局勢,還有懸而未決的伊朗核協議,也都是繞不開的話題,雙方還得在全球治理層面協調協調立場。
就說這俄烏沖突吧,法國乃至整個歐盟的態度,那叫一個擰巴。一方面,他們眼巴巴盼著這場打了快三年的仗趕緊收場,甚至還有點指望中國能出面說句話,牽制牽制美國的影響力,別讓戰火再燒下去,把歐洲拖垮。
可另一方面呢,因為歷史和地緣政治那點老黃歷,歐盟對俄羅斯那是骨子里的忌憚,總習慣擺出一副對抗的架勢,生怕俄羅斯喘過這口氣兒,又重新抖擻起來。
這種又想馬兒跑,又想馬兒不吃草的矛盾心態,讓和平談判這事兒變得更復雜。歐洲國家既怕被可能私下里跟俄羅斯勾兌的美國給“賣了”,又實在克服不了對俄羅斯那種根深蒂固的警惕。
更有意思的是,歐洲有些聲音還想把俄烏沖突拖拖拉拉的責任,往中俄正常的經濟合作上甩鍋,叨叨說中國給俄羅斯提供了無人機什么的。法國要是跳不出這種自己給自己畫的圈圈,就很難跟中國在俄烏問題上真正形成合力,更別提什么地區的長久和平了,那簡直是緣木求魚。
中東亂麻與全球棋盤,法國能有幾分定力?
中東局勢復雜,巴以問題尤其突出。歐盟對以色列的態度較以往有所強硬。聯合國即將就此召開會議,法國希望與中國協調立場,為“兩國方案”注入新動力,并爭取中國對相關法案的支持。
關于伊朗核協議,盡管美伊是主要博弈方,但中國和法國作為協議的早期簽署國,始終關注事態發展。
可惜啊,伊朗最近這態度也是忽冷忽熱,前陣子還說準備無條件妥協,一轉眼又強硬起來了,新一輪談判估摸著也談不出什么好果子。美伊談不攏,中東那地方的安全形勢就更像走鋼絲了,以色列指不定啥時候從巴以沖突里抽出手來,就把矛頭對準伊朗。
法國當然不希望局勢鬧到不可收拾的地步,可具體怎么發揮自己這個大國的影響力,巴黎心里似乎也沒個準譜。到底是跟著美國屁股后頭走,還是拿出點有建設性的獨立主張,他們自己也還在那兒搖擺不定呢。
在全球治理、推動世界多極化這些大方向上,中國對法國其實是寄予了點期望的,關鍵時候也樂意給法國相應的面子和支持。畢竟,中法兩國都是聯合國安理會的常任理事國,都愛標榜自己搞的是獨立自主的外交,身上天然就扛著維護戰后國際秩序、保證聯合國權威別被單邊主義沖垮、以及捍衛多邊貿易規則和國際經濟秩序的責任。
中國把話說到這份兒上,可以說是掏心掏肺了。可惜啊,法國有時候卻顯得心有余而力不足,沒能穩穩當當地接住這份期待。
十字路口,歐洲何去何從,法國如何落子?
眼下這國際形勢,那叫一個錯綜復雜,亂花迷人眼。越是這種時候,法國越需要跟中國一起,做出正確的戰略選擇,別走偏了道。
同樣,整個歐洲也站在了一個十字路口上:到底是繼續賴在美國和歐洲那套老掉牙的跨大西洋伙伴關系的“舒適區”里打盹兒,還是真正把自己當成多極世界里獨立的一極,硬氣一點,堅定地走上戰略自主的陽關大道?
只不過,看看法國現在的國情和它在國際上的那點影響力,它到底有沒有足夠的能力和意愿,領著歐盟真正實現“戰略自主”,又能在推動中歐關系這盤大棋上有多大作為,都還是個未知數,得打個大大的問號。
雖然中法在全球治理這些務虛的層面,還能找到不少共同語言,但在實打實的經貿領域,歐盟那邊似乎還在憋著勁兒,想要搞出更多的摩擦和爭端。
結語
法國在未來的沖突中會扮演什么角色,中國無疑會密切關注。想當初,中美貿易摩擦最激烈的時候,中國就曾表示不再對美國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以后不僅要聽其言,更要觀其行。
現在看來,這套“聽其言,觀其行”的原則,用在歐盟身上,用在法國身上,恐怕也同樣適用。馬克龍總統今年下半年估計還要再來中國一次,屆時法國會拿出什么樣的“誠意”,全世界都在拭目以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