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今年的主題是“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當日,石家莊市2025年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宣傳活動在河北師范大學博物館內舉行。來自市生態環境局、市林業局等部門的代表與市民、學生一起,通過展覽展示、科普講座等形式,共同探討生物多樣性保護這一議題。
活動現場,精心制作的展板以生動的圖片和簡潔文字,展示生物多樣性的獨特魅力。河北師大博物館的講解員深入講解了生命科學展廳中植物、昆蟲和兩棲動物等展區的展品,讓觀眾近距離感受生物世界的奇妙。研學課程、講座等活動進一步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和參與性,吸引了不同年齡段的市民積極參與。
據了解,此次活動共發放宣傳資料5000余份,各縣(市、區)也同步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宣傳活動。
資料圖
在活動現場,石家莊太行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高玉喜向記者展示了一張張記錄黑鸛在石家莊繁衍生息的照片。畫面中,這些有“鳥中大熊貓”之稱的黑鸛群在濕地嬉戲。
資料圖
“通過衛星追蹤數據顯示,部分黑鸛已經從‘過客’變成了‘居民’。”石家莊太行野生動物救護站站長高玉喜告訴記者。
據他介紹,自2017年以來,石家莊太行野生動物救護站已成功救治并放歸多只受傷黑鸛,其中有三只黑鸛在救治成功放飛大自然的時候,為它們安裝了鳥類跟蹤器,跟蹤器用北斗衛星技術精準定位。
資料圖
“我們對這些鳥類連續追蹤監測了兩年多,發現這些黑鸛都在石家莊山區繁殖、棲息,從原來的候鳥變成了留鳥。黑鸛種群在石家莊進一步擴大。”高玉喜說,通過安裝北斗衛星跟蹤器,他們發現這些鳥類選擇在石家莊山區繁殖棲息,種群數量正在穩步增長。
資料圖
這一變化正是石家莊市持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生動寫照。近年來,石家莊市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建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協調聯絡機制,形成多部門協同共管的良好局面,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果。每年候鳥遷徙季在滹沱河濕地停留的鳥類達數10萬只220種,其中,國家一級保護鳥類14種,國家二級保護野生鳥類42種。
資料圖
“‘萬物共生 和美永續’不僅是自然的呼喚,更是人類對未來的莊嚴承諾。我們今天的活動將通過學術研討、成果展示、互動體驗三大板塊,展現生物多樣性保護的緊迫性與創新路徑,進一步凝聚社會各界的智慧與力量,共同推進生物多樣性保護新進程。”市生態環境局自然生態保護科科長魏明杰表示。
下一步,石家莊市將繼續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引導社會各界主動參與生物多樣性保護,嚴格落實生態保護紅線監管,加強對自然保護地內開發活動的常態化巡查與執法,嚴厲打擊非法占用濕地、破壞野生動植物棲息地等行為。同時,加快《石家莊市自然保護地發展規劃(2024—2035)》《濕地保護規劃(2023—2035)》落地實施,統籌推進生態修復工程,推進美麗河湖建設,提升生態系統穩定性,形成“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公眾參與”的保護合力,構建多元共治格局。
從黑鸛的安家落戶到市民環保意識的不斷提升,石家莊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正在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我們相信,通過持續努力,石家莊將成為更多野生動植物繁衍生息的家園。
來源:石家莊日報
記者:王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