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6月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朱鹮的繁育季。5月下旬,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啟動朱鹮幼鳥環志工作,分組對保護區內的野生朱鹮幼鳥佩戴環志。
5月21日上午,在洋縣溢水鎮上溢水村,工作人員趙偉和同事正在給一窩野生朱鹮佩戴環志。趁著成年朱鹮外出覓食的空檔,工作人員爬向距離地面10多米的白楊樹,小心翼翼地將幼鳥從巢穴取出,再送到地面工作人員手中。在經過體重、身長、羽毛等健康體檢后,這些帶有數字、不同顏色、不同質地的環志被固定在幼鳥的身上。
“通常我們給朱鹮幼鳥戴兩個環志,白色的方便用于觀察,金屬環志相當于它的身份證,識別它的出生地和出生時間。我們還會采集朱鹮幼鳥體重、體長等的個體信息,還會對部分朱鹮巢穴進行加固?!标兾鳚h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助理工程師趙偉說。
在給朱鹮幼鳥佩戴環志過程中,工作人員嚴格按照鳥類環志技術要求操作,避免對朱鹮造成傷害,在做好環志記錄后將朱鹮幼鳥安全送回巢穴。
鳥類環志是用來研究候鳥遷徙動態及其規律的一種重要手段。鳥環由鎳銅合金或鋁鎂合金制成,上面刻有環志的國家、機構、地址和鳥環類型、編號等,一般把環戴在鳥的跗跖部,完成戴環后擇時進行放飛,讓鳥類回歸大自然。通過回收環志鳥,可以了解候鳥遷徙的行蹤、年齡以及種群數量等寶貴資料。
據悉,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自1987年開展朱鹮環志佩戴工作以來,累計為朱鹮等6000余只鳥佩戴了環志,為掌握朱鹮種群結構和擴散規律,以及保護區內鳥類資源狀況奠定了基礎。今年,陜西漢中朱鹮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已為100余只朱鹮佩戴了環志,預計朱鹮繁殖監測和幼鳥環志工作將于6月底結束。
來源:洋縣融媒體中心 編輯:燕子 審核:臨風
漢中市新媒體協會成員單位
法律顧問:陜西眾致(漢中)律師事務所 周樂律師
點擊在看,轉發周知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