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重慶5月23日消息(記者 朱冠安)連續三年畢業生就業率穩居全市前列,3831家優質企業入庫,千余家合作企業,99%用人單位滿意度……近年來,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就業率持續提升,一批又一批的畢業生走向心儀崗位。
作為入選國家首批“雙高計劃”建設單位,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立足區域經濟發展脈搏,緊扣數字化轉型與中高端制造浪潮,以“敢為天下先”的魄力探索職教改革新路徑,成功開辟出一條特色鮮明的職業教育發展之路。
學生正在“作業”(央廣網發 韓清然 攝)
記者了解到,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在重慶率先提出“大類招生、分類培養”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已在全市高職中普遍推行。學校借鑒先進經驗,率先實施“一類一案”大類招生計劃,與傳統招生不同,學生填報志愿時無需過早鎖定專業,在入學后的大一年級,會按專業大類進行混編教學。在這一年里,學生系統學習大類專業基礎課程,廣泛接觸多個專業領域知識,充分了解各專業特點、發展前景以及自身興趣和優勢所在。
經過一年的探索,到大二年級,學生便能結合自身實際情況,進行二次專業選擇。這一舉措給予學生充足時間和空間,避免了因對專業了解不足而盲目選擇,真正讓學生從接受單一專業教育向多專業交叉復合轉變,幫助他們找到最適合自己的專業賽道。
智能網聯教學車(央廣網發 韓清然 攝)
在確定專業后,學校以學生發展為中心、能力培養為根本、就業為導向,在教學活動中引入行業、企業認證標準,校企共同構建“基礎通用能力、崗位專門能力、個性化發展能力”三階段縱向貫通,“通用基礎課程共享、崗位課程模塊交叉、個性發展課程模塊互選”橫向融通的課程體系,尊重學生個性發展,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培養寬口徑、厚基礎的復合型高技能人才。
“我們不斷深化‘產業鏈、教育鏈和創新鏈’三鏈融合,為企業‘量身打造’專業型高技能人才。”在學校黨委書記郭天平看來,高質量就業在于專業與企業的高度契合,教育與產業的同頻共振。
在人才培養上,學校創新形成“1+3+N”培養模式。“一個平臺”筑基,共創多樣化產業學院。重慶仙桃谷軟件產業學院、兩江數字經濟現代產業學院、重工-長安汽車現代產業學院……學校構建校企雙元治理制度與數字化轉型培養機制,與企業共建特色產業學院10個并進行實體化運行。
教師正在指導學生(央廣網記者 朱冠安 攝)
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圍繞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重點任務以及重慶市建成國家重要先進制造業中心、“智造重鎮”“智慧名城”的目標,按照“產業—產業集群—產業鏈”的邏輯,以專業群為載體,以“雙高計劃”建設為契機,整合全校資源,重新調整設置專業和二級學院。
學校現已建設人社部國家級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與長安汽車等頭部企業以及中國教育電視臺共建培訓基地,獲國家級培訓基地1個、重慶市國家新職業培訓示范機構1個(高職唯一)和重慶市首批職業技能評價組織。同時也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等單位在重慶地區高技能人才錄用重要基地,以及中國核物理工程研究院唯一立項對接學校。
站在數字經濟與智能制造交匯的時代潮頭,重慶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正以“雙高計劃”為引擎,持續深耕產教融合沃土,將“大國工匠”的種子播撒在每個學子心中。當96%的就業率化作千萬個夢想啟航的坐標,當99%的企業滿意度成為產教共生的勛章,這座孕育工匠精神的“人才燈塔”,將持續照亮技能報國的新征程。
來源:央廣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