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劉程輝】“傳言是真的!中國溫室氣體排放量正在下降。”澳大利亞《悉尼先驅晨報》5月23日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這篇報道注意到,中國正在加速清潔能源轉型,風電、光伏、水電及核電裝機量激增,溫室氣體排放有望提前達到頂峰,而且中國是在能源需求增長的情況下做到了這一點,對全球氣候行動意義重大。
業內人士表示,就在中國強化氣候問題領導力之際,特朗普政府卻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押注石油經濟并放棄清潔能源,加劇了全球困境,還危及美國的未來。
研究中國排放數據的氣候科學家最近發現了一個積極的信號。種種跡象表明,中國的溫室氣體排放可能已停止增長,甚至開始下降。
2020年9月,中國明確提出2030年“碳達峰”與2060年“碳中和”目標。
報道說,如果是真的,這將是一項了不起的成就,中國原本預計到2030年才能實現這一目標。
芬蘭“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REA)首席分析師勞里·米維爾塔(Laurie Myllyvirta)說:“這是一個充滿希望的信號!”CREA于2019年在芬蘭成立,是一家致力于揭示空氣污染的趨勢、原因、對健康的影響以及解決方案的獨立研究機構。
2025年5月17日,廣西南寧,上林縣50MW直流側巷賢鎮風力發電場,源源不斷輸送清潔能源,有力推動當地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雙豐收。 視覺中國
實際上,米爾維塔早在2023年發現了這一趨勢,他在為英國專門研究氣候變化科學和政策的出版物《碳簡報》(Carbon Brief)所做的一份報告中披露這一情況。
但當時的數據還不明確:中國的排放量可能已經達到峰值,也可能即將達到峰值。
如今證據確鑿。
根據米爾維塔對新的經濟和氣候數據的分析,2025年第一季度中國的排放量同比下降了1.6%,在過去的12個月里下降了 1%。
澳媒注意到,近年來,中國部署可再生能源技術的速度遠超預期。中國一直在加速發展風電、光伏、水電、核電等新能源設施,同時通過推廣電動汽車等措施實現經濟電氣化,有效替代了煤炭和石油的使用,從而減少了碳排放。
關鍵在于,中國是在能源需求增加的情況下實現的。這就是數據如此引人注目的原因。
“隨著中國電力使用量的增加,其排放量終于開始下降。”米爾維塔20日告訴《悉尼先驅晨報》,“(中國)能夠在電力需求增長且高于歷史平均水平的情況下減少排放,這無疑是一個歷史性的里程碑,彰顯中國清潔能源建設已具規模效應。”
中國發生的變化牽動著全球氣候格局。米爾維塔說:“毋庸置疑,若排放下降趨勢持續,這將是全球能源轉型和氣候行動的一個重大突破,中國達峰或將推動全球排放觸頂回落。”
“中國排放的下降趨勢是否會持續,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中國即將出臺的巴黎氣候承諾和五年計劃中的清潔能源目標;若能維持當前清潔能源增速,那么前景可期。”米爾維塔說。
2023年8月10日,中國核電投資控股中核海南多用途模塊式小型堆科技示范工程玲龍一號反應堆核心模塊吊裝成功。 視覺中國
報道指出,目前來看,中國釋放的政策信號十分積極。盡管中國“多能并舉”戰略包含新建煤電項目,但清潔能源已占主導。新建煤電廠不僅替代老舊機組,且普遍低負荷運行。中國正加速實現能源自主,旨在擺脫對油氣煤進口的依賴。
能源分析師蒂姆·巴克利(Tim Buckley)表示,中國此舉蘊含戰略考量。隨著中國擴大地區影響力,中國既需規避海運能源通道風險,又志在掌控未來技術制高點。
“中國實現排放達峰與下降的路徑清晰:快速推進交通、工業、建筑等領域電氣化,配合超大規模清潔能源部署,”米爾維塔分析,“清潔發電量超越電力需求增長的新里程碑,證明中國完全有能力持續減排,不用等到這個十年末才達到峰值。”
就在中國加碼清潔能源技術投資之際,美國政府正在不斷開“倒車”,特朗普上臺后為扶持頁巖油產業而撤銷拜登時期的清潔能源補貼。
澳大利亞氣候科學家比爾·黑爾(Bill Hare)警告,美國把寶押在石油經濟上,放棄清潔能源競賽,可能會將美國未來經濟置于險境,特朗普政府退出巴黎氣候協定,更讓全球所有人的處境都變得更糟。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