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于泊升
近期,關于道路刨掘與管道管理建設的話題被熱議,不少人提出疑問,有沒有什么方法,不用挖開道路就能維護管道?其實,在山東濟南,一場有關未來城市建設的工程正在地下有條不紊地推進。5月23日,記者深入濟南地下綜合管廊,探訪這個神秘的“地下世界”。
探訪:
“地下城”悄然崛起
每公里管廊能服務上萬人
23日上午,記者來到二環西路綜合管廊運維中心,通過電梯深入地下十米。管廊內空間比較寬敞,一根根不同類型的管道整齊排列,就像住進了專門的“公寓”。各種管道“一字長蛇”式向前延伸,廊道頂部的燈光也錯落有致,整個管廊艙就像電影《流浪地球》里的“地下城”。
深居地下的綜合管廊到底是干什么的?
據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去年發布的《城市綜合管廊工程技術規范》,綜合管廊是建于城市地下用于容納兩類及以上城市工程管線、內部空間能夠滿足人員通行的構筑物及附屬設施。
記者在現場發現,二環西路綜合管廊的運維中心有地上兩層、地下空間兩層,管廊內設有綜合艙及電力艙。從管線的型號和標識可以看出,綜合倉里放置了給水、熱力、中水、通信等多種管線,最粗的管線直徑1米,比5個成年男性的腰還粗。綜合艙隔壁設有專門電力倉,布設有220kv、110kv、10kv電纜,為城市提供動力。
“二環西路綜合管廊全長6公里,呈‘T’字型結構。”濟南市道路和橋隧服務中心的現場工作人員告訴記者,二環西路綜合管廊是濟南向地下發展的典型代表。管廊艙寬度為8.3 米,高度為4.9米,結構為鋼筋混凝土,設計使用壽命50年以上。管廊內部各種管線各司其職,為城市居民提供基本生活服務。
在參觀過程中,記者還注意到管廊內配備了完善的通風、排水、照明、消防和監控等設施。通風系統保證管廊內空氣流通,排水系統能及時排除管廊內的積水,氣體監測設施保障管廊內運行環境,消防設施保障管廊安全,監控系統則可實時監測管廊內的情況。
“管廊不大,創造神話。”該工作人員說,二環西路綜合管廊看似不長,卻意義重大。該管廊為西部熱源廠、臘山熱源廠、北郊熱源廠提供了熱力輸送通道,連通經十路、張莊路、堤口路、濟齊路、粟山路、小清河北路和青島路部分片區,服務沿途70多個小區,滿足周邊數萬居民的水、熱、電需求。
“區區數公里的廊道就能服務數萬居民。”該工作人員算了筆賬,僅綜合管廊內的熱力管道,就能服務周邊6萬用戶。
調查:
向地下要空間
管廊里程突破百公里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濟南的綜合管廊分布廣泛,除二環西路外,泉城路、奧體中心、工業北路、世紀大道等區域均設有綜合管廊,且多數管廊周邊布局有密集居民區或商業及產業園區。
其中,工業北路綜合管廊西起電建路,東至機場路,全長12.4公里,為目前濟南市最長的綜合管廊,覆蓋華山、新東站等多個片區。
從二環西路到工業北路,在市民看不見的地方,濟南的地下綜合管廊悄然成勢。濟南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的“地下城”建設,目前已建成多少地下綜合管廊?
“濟南的地下綜合管廊建設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一個逐步發展的過程。”濟南市交通工程建設保障中心管廊運維部負責人介紹,早在2001年,濟南就開始了綜合管廊的建設探索,2003年泉城路綜合管廊建成并投入運營,為泉城路沿線商業和居民生活提供供暖、通信、電力等服務,成為濟南綜合管廊建設的開端。
該負責人向記者公布了一組數據,截至目前,濟南市已建成的綜合管廊項目一共有40個,總長123.36公里。“我們正對已建成但未投入使用的管廊進行收尾工作,確保它們能盡快進入運營階段。”
近期,濟南新濼大街有一條新的管廊正處于建設完善尾聲,逐步轉入運維管理階段,未來更好地服務CBD等區域。
記者從主管部門提供的規劃中發現,濟南目前新建的管廊主要集中分布在起步區、國際醫學中心、中央商務區、東客站片區以及東部新建的城市道路地下。在新片區、新建主要道路下面布設綜合管廊,已成為趨勢。
以起步區為例,根據《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市政基礎設施專項規劃》,該區綜合管廊將整體呈現“組團獨立、連團成網、層次分明”的特點,組團內部通過“環+射、干+支”等方式實現管廊連網成片。未來,起步區計劃要在地下布設114.26公里的綜合管廊。
展望:
功能廊道到智慧空間
讓城市更“大”更“美”
濟南為什么熱衷于在地下“搞動作”,建設綜合管廊有何深意?
“地下管廊建設是為了讓城市變得‘更美’。”濟南市城鄉交通運輸局有關處室負責人稱,現代城市建設講究集約化,地下綜合管廊的建設,有效解決了城市發展中的諸多難題。
綜合管廊帶來的好處,最直觀的是消除“拉鏈路”與“蜘蛛網”。“城市道路反復開挖,被市民詬病為‘開拉鏈’,不僅影響交通出行,也給市民生活帶來不便。”該負責人稱,綜合管廊最先進的地方,是廊內鋪設了多種管線,不用再頻繁開挖路面,直接入廊檢修即可。
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二環西路管廊投料口長達6米,進行管線的安裝、維修、更換非常方便。因為減少了直埋管線,路面上的井蓋數量也比原來減少400多個,目前僅有130多個。
同時,管廊建設還能有效解決空中“蜘蛛網”問題。過去,通信、電力等線纜在空中縱橫交錯,不僅影響城市美觀,還存在安全隱患。將這些線纜納入綜合管廊后,城市上空變得整潔有序,提升了城市的整體形象。
此外,以前各類管線直埋地下,缺乏統一規劃和管理,一旦出現故障,維修難度大,且容易對周邊管線造成影響。現在,管線入廊避免了土壤和地下水的腐蝕,延長了使用壽命,方便工作人員及時維護,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
“地下綜合管廊猶如城市的‘血管’‘脈搏’,更是城市功能的‘生命線’。”該負責人說,在集約化開發的同時,綜合管廊建設釋放了地上空間,地下綜合管廊將各類管線統一集中放置于地下空間內,有效節約地上空間,提高土地價值。
在中央商務區的茂嶺三號路周邊,不僅規劃了綜合管廊,還對地下空間進行了再次利用,布局地下停車場以及地下商業。
據了解,未來,濟南地下綜合管廊建設還會考慮與城市停車場、人防等業態和使用功能的結合。
新聞線索報料通道:應用市場下載“齊魯壹點”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齊魯壹點”,全省800位記者在線等你來報料!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