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再發兩份"關稅警告",其一針對歐盟。
特朗普在社交媒體平臺發文,再次批評歐盟成立的主要目的就是"在貿易上占美國的便宜"。
?
特朗普社交媒體截圖
美國總統特朗普:"歐洲聯盟主要成立目的是在貿易方面占美國的便宜,一直以來都很難應對。他們通過設置貿易壁壘、增值稅、荒謬的企業罰款、非貨幣類貿易壁壘、操控貨幣、不公平且毫無根據地起訴美國公司,以及更多行為,導致美國每年與歐盟之間超過250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這一數字完全無法接受!美國和歐盟的談判毫無進展!因此,我建議對歐盟征收直接的50%關稅,自2025年6月1日起生效。如果產品是在美國制造或生產的,則不征收關稅。"
當天,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就特朗普這項新的關稅威脅給出了一番"解釋"。
福克斯新聞網報道截圖
美國財長貝森特:"4月2日我們宣布暫停‘對等關稅’90天,是基于希望與美國的貿易對象談判。但特朗普總統認為,歐盟所提出的建議并不如其他重要貿易伙伴那樣有質量。我們需要盡快完成18個重要的雙邊貿易談判。現在我們已經和英國達成了協議。我認為(新關稅)是對歐盟的回應。希望這會讓歐盟感到緊迫感。歐盟在集體行動上存在問題。它有27個國家,但由布魯塞爾的一個機構代表。根據我收到的反饋,一些國家甚至不知道歐盟在代表它們談些什么。"
白話拆解
貿易談判進展緩慢,美方焦慮又不愿自降身段。
首先,美國宣布的所謂"對等關稅"暫停期限已經"過半",然而具備實質意義的貿易協議一項都沒有達成,即便是被美國描繪成"歷史性"的英美貿易協議,也被廣泛看作一份"備忘錄"或"框架協議"。
其次,歐盟是美國最大的貿易伙伴,2024年美國對歐盟出口占其總出口的約17%,自歐盟的進口占其總進口的約14%。而無論從"得實利"還是"樹典型"的需求出發,歐盟都無疑是美國無法放手且必須拉住的貿易對象。
然而,彭博社23日的報道披露,歐盟本周早些時候向美國提出了貿易談判框架,內容涵蓋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加強經濟安全、相互投資和戰略采購等,此外還包括在造船、港口基礎設施和能源方面進行合作,但這份框架卻遭到白宮拒絕。
顯然,低估各方抵制單邊關稅意愿的美國有些"惱羞成怒"了。
5月23日,特朗普還再次對蘋果公司發出關稅威脅,要求后者將生產線"搬回美國"。
特朗普社交媒體截圖
美國總統特朗普:"我早已告知蘋果公司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我希望在美國銷售的蘋果手機必須在美國的工廠制造,而不是在印度或其他任何地方。如果不是這樣,蘋果公司必須向美國支付至少25%的關稅。"
同樣,美國財政部部長貝森特在接受福克斯新聞采訪時,也就此給出了"解釋"。
福克斯新聞網報道截圖
美國財長貝森特:"我們希望把精密制造業帶回美國,我認為我們最大的弱點之一就是這些在海外生產的產業,尤其是在半導體領域。而蘋果的大量組件就是半導體。我們希望蘋果能幫助我們讓半導體供應鏈更安全。"
白話拆解
企業不愿配合回流戰略,白宮急于"立規矩"。
當前,白宮除了要面對立場強硬的貿易伙伴,同時還要"說服"一眾跨國企業,要求它們違背客觀經濟規律,把制造業從低成本、高效率的地區"回流"到高成本、低效率的地區。
以蘋果手機為例,美國金融研究機構Wedbush分析師丹·艾夫斯曾評論說,一部蘋果手機在美國制造的成本約為3500美元,遠超目前其最新一代產品在美國的零售價,即便蘋果公司"硬扛"關稅成本,海外制造依然具有成本優勢。
經濟賬算不通,白宮便再次炒作所謂"供應鏈安全"。但推動所謂"產業回流"反而會讓美國的供應鏈更混亂。
其一,經濟結構變化讓美國本土長期缺乏制造業基礎設施和人才儲備;
其二,依照不同行業,在美國本土構建完整供應鏈將耗時數年甚至數十年;
其三,即使關鍵制造業環節回流,大量零部件仍需依賴進口。
顯然,面對各方阻力的白宮想要"殺一儆百"。
素材丨總臺環球資訊廣播
編輯丨陳濛 林維
簽審丨關娟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