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37度暖爸
提起心理咨詢,大部分人會認為:就是聊聊天。
熟人之間會說:“你們這個工作不錯,聊聊天就能賺錢。”
不熟的人會說:“你們這個工作,聊聊天就能賺錢,太輕松了。”
“聊聊天就能賺錢”這個說法,也對,也不對。
咨詢工作的確是通過聊天的形式工作,這也是為什么會有人認為咨詢就是聊天的原因。
但這種看法忽略掉了聊天背后的所具備和應用的理論知識和技能。
例如,咨詢師要遵守《精神衛生法》,說白了哪些來訪者能接,哪些來訪者不能接,自己要清楚,搞錯了是要負法律責任的!
在咨詢中所使用的理論框架,對來訪者進行評估,概念化,這兩項工作可以說是要貫穿咨詢的始終。
同時,我也認為這兩項工作是評判咨詢師是否具備專業度的分水嶺。
我身邊也有部分人對外說自己是心理咨詢師,有的只學了某一項技術,沒有相應的理論基礎;有的只學了一部分理論,沒有技術和實踐;有的只是憑著一腔熱情。
嚴格意義上來說,他們都不能被稱之為心理咨詢師。
一個沒有接受過基礎理論學習、長程培訓和倫理培訓的人做咨詢和朋友之間的開導差不多,頂多和傾聽師扒個邊兒。
除此之外,一名合格的咨詢師還要有被督導的經歷,被督導,說明了他具備了咨詢師的基本能力。
所以,心理咨詢不能等同于聊天,或者說純粹的聊天不能代替心理咨詢。
就拿和朋友聊天來說吧~
大部分女生有了一些困惑都會找朋友聊聊,吐吐槽,逛逛街;男生呢,則是約上好兄弟,聊聊天,打打游戲。
有些問題,找朋友聊聊天,可以解決,通過看到對于事件的不同認知,體驗到不同的人格狀態,的確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即使最親密、最貼心的朋友也無法替代心理咨詢。
和朋友聊天,有一些問題是需要規避的,也就是說你無法完全坦白,因為保密性無法保證。
其次,沒有接受過專業訓練的人,表達的觀點往往帶有一定的主觀偏見性。
咨詢師,恰恰能避免以上的情況發生。并且,咨詢師是在現有的理論框架內,針對你的問題,進行客觀分析。
通過咨詢師的引導,反思自己的生活,發現自己的阻礙點,發現自己的已有資源,從根源上解決,獲得人格成長。
換句話說,咨詢的目標不是停留在事件本身,而是通過成長能夠解決類似事件,不再陷入到某個場景或事件中不能自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