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兩款六代戰機殲-36和殲-50在近期進行了密集的飛行測試,說明這兩款六代機的技術可靠、系統成熟,剛剛亮相不久就進行這樣密集的飛行測試,也說明空軍在加快這兩款六代機的列裝進度。殲-36和殲50的密集飛行測試也吸引了外媒的關注,不過近日有印度媒體卻對殲-36表達出了不屑的意思。印媒“AFI”網站表示:殲-36最新的試飛照片顯示3臺發動機的加力燃燒室冒出了非常明顯的火焰,印媒稱絕大多數戰斗機都是雙發設計,殲-36之所以采用三發設計就是因為發動機技術不行,才會額外增加一臺發動機提供動力,印媒認為三臺發動機并不是什么“奇思妙想”,而是不得已而為之。
印媒的這個觀點聽起來充滿了濃濃的酸意,現在中國的航空發動機技術已經非常先進成熟,渦扇-10系列發動機就足以滿足當前我空軍任何一款現役戰斗機對動力的需求,在這個基礎上我國還研發出了足以比肩美國F-135航空發動機的渦扇-15,渦扇-15的研發成功意味著我國已經躋身全球航空發動機強國之列!而殲-36戰斗機之所以采用三發設計,這是因為殲-36對航程、載彈量、作戰半徑以及機動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殲-36綜合性能遠遠超越當前全球任何一款常規雙發戰機,也就是說殲-36采用三發設計,是為了滿足這款戰斗機更強戰力對動力的需求,而不是因為中國的航發技術不足。
印媒之所以睜著眼說瞎話無非就是這么幾個原因,一是因為中國在航空技術上大幅超過印度,這讓印度接受不了,畢竟印度喜歡處處與中國比較,包括航空發動機領域,但事實是現在的中國在航空發動機領域已經是印度只能望其項背的存在,印度對此充滿了酸意,所以刻意詆毀中國的航發技術。第二個原因就是,前段時間的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空軍的殲-10CE戰斗機擊敗了印度空軍的陣風和蘇-30MKI戰斗機,這讓印度方面惱羞成怒,他們無法從作戰上扳回一局,所以只能用在網絡上詆毀中國軍事科技的方式發泄心中的怒火,這其實就是一種無能的表現。
相比印度這種“無腦黑”,美國的一些媒體看起來卻更務實一些。日前美媒《1945》網站發文表示,中國的殲-36戰斗機將成為美軍B-21隱身轟炸機的“勁敵”!美媒認為:殲-36戰斗機機體非常大且搭載三臺發動機,這將使得殲-36戰斗機擁有超乎想象的作戰半徑,殲-36將具備航程遠、載彈量大和隱身性能優秀三大特點,并且殲-36的主要作戰區域將集中在關島附近。如果在未來的實戰中殲-36戰斗機將成為美軍隱身戰機的強勁對手,殲-36具備在關島上空獵殺B-21隱身轟炸機的能力。
實際上,美媒的這個擔心并非毫無根據,因為現在來看殲-36戰斗機的航程非常遠是毋庸置疑的,我國殲-20戰斗機憑借較大的機體以及內油攜帶量就已經具備了1800公里甚至更遠的作戰半徑,而殲-36戰斗機的機體比殲-20大了整整一圈,這就意味著殲-36擁有更多的內油攜帶空間,外界普遍認為殲-36的最大作戰半徑有可能會達到3000公里,再加上霹靂-17遠程空空導彈的射程,殲-36的對空打擊半徑將遠遠超過目前全球任何一款雙發戰斗機。
而美軍的B-21充其量算是一款遠程轟炸機,B-21的作戰半徑僅有4500公里左右,如果是在實戰中,第一島鏈美軍無力提供防空保護,B-21斷然不會部署在第一島鏈,如果部署在第三島鏈比如夏威夷基地,那么B-21就無法有效出動前往西太作戰,對于美軍來說實戰中將B-21部署在第二島鏈比如關島基地是最合適的。不過現在的問題是,實戰中第二島鏈不僅會面臨解放軍“東風快遞”的火力覆蓋,接下來殲-36戰斗機、空警-3000預警機組成的解放軍新一代空中作戰體系可以直接在關島附近狙擊剛剛起飛的B-21,美軍因此會面臨一個非常尷尬的局面,那就是自己費勁巴力研發出的B-21隱身轟炸機,實戰中竟然找不到一處合適又相對安全的部署地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