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難得叔
過去幾天,俄烏雙方的交火愈發激烈。
基輔的建筑物被導彈殘骸引燃,莫斯科附近的工業區遭無人機襲擊,克拉斯諾達爾的彈藥庫在爆炸中化為灰燼。
俄人第一次真切感受到烏克蘭無人機的威脅,即便被攔截,它們造成的斷網、斷電和交通癱瘓,甚至比直接命中更具破壞性。
烏克蘭的無人機數量仍不足,但它們的戰術價值已經顯現:只要持續施壓,就能讓俄軍后方陷入混亂。
與此同時,俄的軍事工業正顯露頹勢。A100預警機項目正式宣告失敗,導彈試驗接連受挫,盟友的軍艦甚至在下水前就故障頻出。
這些并非偶然,而是長期技術衰退的必然結果。俄戰爭機器仍在運轉,但它的核心部件正在生銹。
烏克蘭的抵抗是正義的,但它的戰略選擇卻存在缺陷。
第一,決戰時刻不決戰。烏軍仍在堅持游擊戰,化整為零襲擾俄軍。這種戰術能消耗對手,但無法贏得戰爭。俄軍可以承受損失,而烏克蘭的時間卻有限。西方援助不會永遠持續,國際注意力終將轉移。如果烏克蘭不抓住機會發動決定性攻勢,未來的談判桌上將毫無籌碼。
第二,對俄高層過于克制。俄閱兵式安然無恙,PJ的指揮部未被摧毀。澤連斯基似乎仍顧忌“激怒”莫斯科,但這種克制只會讓俄軍更加肆無忌憚。戰爭本就是生死之爭,若不敢打擊對手的核心決策層,勝利從何而來?
第三,缺乏徹底擺脫依賴的決心。烏克蘭至今未敢研發核武器,甚至不敢公開討論這一選項。它仍然寄希望于美國的保護,但特朗普的崛起證明,美國的承諾并不可靠。伊朗擁核后,美國選擇了妥協;若烏克蘭不掌握自己的命運,未來只會更加被動。
歐洲的衛星系統讓烏軍的遠程打擊更加精準,巴赫穆特地區的俄軍指揮所接連被毀。這說明,只要西方提供足夠的技術支持,烏克蘭有能力打擊俄軍縱深目標。然而,西方的援助始終是有限的、猶豫的。
特朗普的“2.0計劃”已經浮出水面:對歐盟征收50%關稅,分化烏克蘭的盟友。他的目標很明確,逼烏克蘭妥協。
彭博社終于意識到,這場戰爭不是“拜登的戰爭”,而是“特朗普的戰爭”,但他們的分析仍停留在表面。
問題的核心不是烏克蘭的“固執”,而是PJ不允許烏克蘭作為一個主權國家存在,任何妥協都意味著烏克蘭的滅亡。
烏克蘭未來的出路:要么勝利,要么毀滅。
烏克蘭的困境并非無解,但它必須做出選擇。
1.放棄幻想,準備決戰。
游擊戰可以拖延時間,但無法贏得戰爭。烏軍必須集中力量,在關鍵戰線發動決定性攻勢,哪怕代價慘重。
2.打擊俄軍核心。
不再顧忌“激怒”莫斯科,直接摧毀俄軍高層指揮系統、戰略設施,甚至普京的象征性目標。
3.掌握自己的命運。
如果西方靠不住,烏克蘭必須尋求真正的獨立防衛能力,無論是核武器,還是與更堅定盟友的深度合作。
戰爭不會因為烏克蘭的忍耐而結束,只會因為俄的失敗而終止。
烏克蘭人已經證明了自己的勇氣,現在,他們需要的是破釜沉舟的決心。
正義終將勝利,但勝利不會自動降臨,它需要鮮血、智慧,以及絕不妥協的意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