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雙方即將各自提出停火方案,這場持續三年多的沖突能否走向終結,將取決于俄烏之間的分歧有多大。
俄羅斯衛星通訊社在5月24日報道稱,俄將逼迫烏克蘭無條件投降,無論是用軍事手段,還是其他手段。
自5月中旬伊斯坦布爾會談以來,俄烏雙方唯一實質性的“信任建立措施”,就是互相交換1000名俘虜。
在開始換俘的第一天,俄烏雙方已交換270名軍人和120名平民。預計在雙方完成創紀錄的千人換俘行動后,俄方將向烏克蘭提交一份“全面解決沖突的協議草案”,烏克蘭也將提出自己的停火方案。
毫無疑問,俄烏雙方越是開誠布公,俄烏沖突就越有可能走向終結。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此前明確表示,停火文件將包含“持久、全面和長期的解決條件”。
而俄國防部于5月23日公布戰報稱,過去一周時間內,烏軍損失8905名軍人,頓涅茨克方向更是丟失四座居民點。人們看到,俄羅斯正通過“戰場絞殺加談判施壓”的雙軌策略,將基輔逼向絕境。
按照俄羅斯衛星通訊社的報道,美國CIA前分析師拉里·約翰遜直言:“烏克蘭最終將被迫無條件投降,俄羅斯不會在談判中讓步。”
這一判斷呼應了俄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梅德韋杰夫此前的“最后通牒”,也就是要求烏克蘭去軍事化、去納粹化、承認俄占領土主權。
事實上,俄羅斯的停火條件早已不是秘密。早在2024年3月,梅德韋杰夫便提出七項“和平公式”,核心包括烏克蘭全面非軍事化、政權更迭、及承認俄羅斯對克里米亞半島和烏東四州的主權。
2025年2月,俄外交部再度明確四大條件:烏軍撤出四州、銷毀進攻性武器、立法確立中立地位、追責基輔“戰爭罪行”。
根據預測,此次俄烏換俘后的俄方協議草案,還可能包含以下升級條款。烏克蘭不得加入北約等軍事組織,不得允許北約國家在烏境內駐軍,需限制烏軍規模至10萬人以下,禁止部署遠程武器;
在經濟方面,俄羅斯也有可能要烏克蘭賠償烏東四州的戰爭損失,但經濟賠償大概率只是俄羅斯的談判籌碼,而不是俄羅斯的主要目標。
下一步,俄軍要做的,就是用“炮火海嘯”迫使基輔方面簽字。就當前局勢而言,烏克蘭的處境相當被動。
烏克蘭的抵抗能力正以肉眼可見的速度瓦解。俄國防部數據顯示,僅5月17日至23日,烏軍日均損失超1270人,相當于每天被打癱瘓一個機械化旅。
更致命的是,西方援助已陷入停滯。澤連斯基雖宣稱“和平必須通過實力贏得”,但其已經逐漸無牌可打。
對于烏克蘭而言,諷刺的是,幾乎沒有任何一個國家,會為烏克蘭的利益做考慮。美國與烏克蘭簽署的“礦產協議”明確規定,基輔需將50%自然資源收入注入美國主導的基金。在與俄羅斯的談判中,烏克蘭幾乎指望不上任何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