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野化訓練中的朱鹮。圖據川觀新聞
5月22日,市民在沐川縣濕地公園觀看朱鹮野化放飛。楊濤攝
5月22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當天,在樂山市沐川縣濕地公園,12只朱鹮展開粉羽白翅,昂首奔向天際。“太美了。”現場,不少前來觀看的市民贊嘆道。
這是西南地區首次成功實施朱鹮野化放飛,將填補這一物種在四川野生種群分布的空白,標志著四川在珍稀瀕危鳥類保護中邁出關鍵一步。
朱鹮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被譽為“東方寶石”“鳥中大熊貓”,是低海拔濕地生態系統的旗艦物種,更是環境質量的“活體監測儀”。
朱鹮的活動規律分成游蕩期、越冬期、繁殖期3個時期,此時正值游蕩期。過了9月,它們將相互聚集,尋找戀愛對象,在繁殖期組建家庭,繁育下一代。
夢想成真
四川首次野化放飛12只朱鹮
5月21日下午,作為科研的主要負責人,楊海瓊對朱鹮進行了最后檢查。“我們17日為每只朱鹮佩戴了追蹤器。”
22日上午7點半,楊海瓊和同事們將12只朱鹮裝入放飛箱,運送至放飛點。放飛籠打開后,朱鹮探出腦袋,隨后展翅飛向遠方。這一刻,楊海瓊等待了近10年。相比不舍,他和同事們更多的是興奮。
“我們大約從10年前開始準備四川朱鹮人工繁育保護,最終目的是讓它回歸野外,現在目標終于實現了。”楊海瓊說,這次放飛對他和同事們而言意義重大。
2016年,來自河南、浙江以及陜西等地的50只粉羽朱鹮抵達四川,落戶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朱鹮馴養繁殖基地,繁衍生息。
2019年,沐川啟動“沐川縣朱鹮遷地保護暨野化放飛”項目,成立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并從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引入朱鹮種源40只。楊海瓊也跟隨朱鹮們從峨眉山來到沐川。
經過近6年的發展,沐川朱鹮繁育中心的朱鹮人工種群數量增至83只,種群規模已具備在穩定人工種群遺傳結構的基礎上,分批次放飛野化培訓個體,創建野生種群的基本條件。
經縝密籌備后,5月22日,放飛計劃最終得以成功執行。
野化培訓
剩余16只或于9月上旬放飛
由于人工繁育的朱鹮長期生活在人工飼養環境下,野外生存能力較弱,因此放飛前需對其進行野化培訓,增加放飛野化的存活率。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負責人劉川介紹,從2022年開始,中心分兩期開展了朱鹮野化培訓工作:2022年至2023年,完成了朱鹮自然繁育一期野化培訓;2024年,中心修建了3000余平方米仿朱鹮野外棲息環境的野化培訓籠舍,并從當年9月開始二期野化培訓,重點訓練朱鹮的野外生存技能,如覓食能力、飛行能力、躲避天敵能力等。
讓楊海瓊印象深刻的是,在做樹棲能力訓練時,花費了不少功夫,特別是改變人工繁育朱鹮在低處棲息的習慣。“進入新環境之初,朱鹮仍習慣于選擇在人工搭建的架子上休息、夜宿。”他說,對于生存在野外的朱鹮,夜宿高處躲避天敵等十分關鍵。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他們邀請行業專家進行指導,經過兩個月的調整,通過減少人工棲杠的數量和場地改造等,最終實現了所有朱鹮都能飛到高處的樹梢上棲息。
時至今日,28只朱鹮的二期野化培訓均已完成,其飛行能力、覓食能力、警戒能力等指標均達到了放飛野外的要求。如一切順利,完成野化培訓的剩余第二批16只朱鹮將在9月上旬完成放飛。
持續追蹤
觀察跟進朱鹮野外行為
眼看著朱鹮飛向更遠處,楊海瓊的心中難免忐忑不安。“外面有很多不確定性,擔心朱鹮是否能適應,所以后續會持續開展監測工作。”他說,目前研究人員可通過朱鹮佩戴的追蹤器搜集其位置信息。
根據信息,研究人員將前往現場觀察朱鹮行為。“比如它的活動情況、夜宿情況、采食情況,到了繁殖期是否能正常參加繁殖等,通過對這些行為的觀察,評估朱鹮在野外的生存狀況。”楊海瓊說,一旦發現朱鹮在野外生存出現問題,比如受傷、體弱或難以捕食等,將會進行人為救護。
對于人工繁殖的朱鹮而言,野外生存面臨的巨大挑戰是要適應不同的環境。比如淺灘、深水、池塘、稻田以及干旱地等,每個地方具有不同的覓食類別和覓食地。
野外環境的不確定性讓楊海瓊和同事們感到擔心,但從國內其他地區開展的朱鹮野化放飛成功經驗來看,持續開展朱鹮野化放飛,是野外種群得以成功建立的關鍵。
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記者 戴竺芯
朱鹮檔案
朱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古稱朱鷺、紅朱鷺,系東亞特有種。因體態秀美典雅,行動端莊大方,民間把它視作吉祥的象征,稱為“吉祥之鳥”。
朱鹮為雄雌同形同色的鳥類,成鳥全身羽色以白色為基調,但上下體的羽干以及飛羽略沾淡淡的粉紅色,腿緋紅。作為長壽鳥類,朱鹮兩歲性成熟就能成功繁殖后代。
1981年,全球僅存的7只野生朱鹮在陜西洋縣被發現,由此開啟了中國拯救這一物種的行動。經過40余年的不懈努力,全球朱鹮種群數量已從7只恢復至1萬余只,其受威脅等級從“極危”下調至“瀕危”。
四川朱鹮種群復興記
2016年
四川啟動朱鹮人工遷地保護,從陜西、浙江、河南引入50只種源,落戶四川省自然資源科學研究院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朱鹮馴養繁殖基地。
2019年
樂山市沐川縣啟動“沐川縣朱鹮遷地保護暨野化放飛”項目,成立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并從峨眉山生物資源實驗站引入朱鹮種源40只。
2022年至2023年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完成了朱鹮自然繁育一期野化培訓。
2024年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修建了3000余平方米仿朱鹮野外棲息環境的野化培訓籠舍,并從當年9月開始二期野化培訓,重點訓練朱鹮的野外生存技能,如覓食能力、飛行能力、躲避天敵能力等。
2025年5月22日
沐川朱鹮繁育中心迎來歷史性時刻——首批12只亞成體朱鹮放飛大自然。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