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政府一紙禁令,把哈佛大學給“開除”出國際學生招收名單。這事兒要擱古代,那得是秦始皇“焚書坑儒”級別的文化災難。堂堂世界頂級學府,說禁就禁?6800個國際學生說趕就趕?這操作簡直離譜到讓人直拍桌子。
在今年3月份,特朗普政府突然對哈佛大學發難,先是以“縱容反猶主義”為由凍結了22.6億美元的聯邦撥款,接著又甩出一份“整改清單”:關停多元化項目、削弱教職工權力、修改招生標準……好家伙,這哪是整改學校?分明是逼著哈佛當政治傳聲筒!結果哈佛校長直接硬剛:“我們絕不向行政脅迫低頭!”這下可捅了馬蜂窩,特朗普政府二話不說,5月直接取消哈佛的“學生與交流訪問學者項目(SEVP)”資質。
這招有多狠?簡單說,哈佛從此不能招新國際生,現有6800名國際學生(其中中國學生占20%)要么轉學,要么等著簽證失效被驅逐。特朗普政府還要求哈佛提交所有學生抗議活動的記錄,連校園論壇發言都要監控。這架勢,不知道的還以為哈佛成了CIA重點監控對象呢!
禁令一出,最慘的當屬中國留學生。公共衛生碩士張凱祺原計劃回國實習,機票都訂好了,結果禁令下來直接取消行程:“現在誰敢離境?萬一被卡在海關,學位證都拿不到!”博士生李同學更慘,實驗數據全在校園服務器里,導師被政府約談后連郵件都不敢回:“現在群里都在傳,說有學生被ICE(移民局)上門查過,嚇得大家連‘祖國’倆字都不敢提?!?/p>
更魔幻的是,哈佛校園里現在流行起“反偵察式生存指南”:別用學校Wi-Fi聊敏感話題,出門別穿帶?;盏囊路?,連去圖書館都得繞開政府派來的“觀察員”。有學生自嘲:“以前覺得007特工酷,現在發現自己活得像諜戰片主角。”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為鞏固集權焚毀百家典籍,活埋四百六十個儒生;兩千年后的今天,特朗普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系統性清除校園里的多元思想。兩者看似時空遙遠,內核卻驚人相似——用行政暴力消滅異見,用文化壟斷重塑意識形態。
秦始皇燒的是竹簡,特朗普燒的是“思想簽證”。當國土安全部要求哈佛提交“所有國際學生參與抗議活動的記錄”,當政府勒令關閉DEI項目并審查課程內容時,這套操作與乾隆編纂《四庫全書》時“寓禁于征”的手段如出一轍:表面是整理文獻,實則是篩選符合統治需求的內容,把“危險思想”付之一炬。
耶魯、斯坦福等名校集體發聲:“今天禁哈佛,明天就輪到我們!”加拿大移民局趁機推出“學術避難計劃”,英國G5高校連夜修改招生政策,就差在官網掛橫幅“歡迎美國難民學生”了。
最諷刺的莫過于哈佛校訓墻上那句“以柏拉圖為友,以亞里士多德為友,更要以真理為友”。當真理淪為政治交易的籌碼,當校園變成權力博弈的棋盤,受傷的何止是6800名學生?整個人類文明的根基都在動搖。教育不該是政治的夜壺,需要時拎出來用,不需要時踢到床底。
秦始皇“焚書坑儒”兩千多年后,人類好不容易建立起“學術自由”的共識,結果特朗普政府輕飄飄一紙禁令,就把這共識砸得稀碎。
今天他們能禁哈佛,明天就能禁MIT、劍橋;今天卡的是中國學生,明天卡的就是全人類的思想交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