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來反華的G7,這次在會議中竟然沒有提及中國?為何他們這次不聽美國大哥的話了?美國的盟友體系要崩潰了嗎?
特朗普在重返白宮之后,再次打響了全球關稅戰(zhàn),起初的主攻方向是中國,但很快戰(zhàn)火就蔓延到其他國家和地區(qū),甚至是昔日的親密盟友,歐盟、日本、加拿大等G7成員國無一幸免,都感受到了來自華盛頓的壓力。
這次G7會議前,外界普遍預計關稅問題將成為核心議題之一,美國也勢必會利用這場多邊會談施加影響,逼迫其他國家在關稅政策上讓步,為其“美國優(yōu)先”戰(zhàn)略提供助力,然而,從會議結果來看,美國的如意算盤顯然落空了。
在剛剛閉幕的七國集團(G7)財長與央行行長會議上,原本備受關注的兩大核心議題——關稅與中國,最終都沒有出現在聯合聲明中,雖然美國財長貝森特對外界公開表示會議“富有成效”,但內部消息顯示,美方在會議期間向多國代表施加了不小的壓力,試圖推動將關稅問題納入聯合聲明,并暗示要對中國進行措辭強硬的表達,但即使如此,這一提議最終還是沒有被G7采納,甚至全程幾乎沒有提及相關提議,所以對美國而言,這幾乎可以稱得上是一次失敗的外交操作。
這這對G7國家而言,卻是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美國的單邊主義政策早已讓傳統(tǒng)盟友苦不堪言,這次它們終于在聯合聲明中表達了對特朗普經濟強權政策的集體不滿。
那問題來了,這次G7為什么突然突然不聽美國老大哥的話了呢?或許還是中國給他們的底氣。
其實近幾年歐洲國家在戰(zhàn)略上都有個比較統(tǒng)一的目標,那就是擺脫對美國的過度依賴,但想要做到這點并不容易,因為歐盟的經濟與安全仍在多個維度上與美國深度綁定,很難在短時間內具備足夠反制美國關稅政策的籌碼。
歐盟不比中國,中國向美國出口的商品中,有大量是美國消費者離不開的日用品和電子元件,因此中國的反制具有直接效果,而歐盟對美出口的大量工業(yè)品卻與美國本土產業(yè)競爭,歐盟若采取對等關稅,反而會刺激美國制造業(yè)。所以對歐盟而言,目前最現實的策略,不是硬碰硬,而是用外交手段拉攏其他力量,特別是中國,只要和中國關系好了,那歐盟的產品自然不必全部盯著美國市場,完全可以在中國后市場消化掉,甚至是取代此前美國在中國的市場。
對此特朗普根本沒有辦法,你說威脅歐盟一同針對中國吧,但盟友早已看清現實,非但不跟,反而還要跟中國搞好關系,你越是威脅,歐盟越要跟中國搞好關系,你說放棄針對中國吧,特朗普又扯不下臉,所以急得不行的特朗普才不斷在G7會議上緊逼其他六國。
而且G7六國并不是嘴上說說,已經有人開始行動了,法國總統(tǒng)馬克龍在會議結束后不久就與中國高層通話,公開表達出愿與中方加強經濟合作的意愿,并且對中國做出承諾,愿意維護共同利益。馬克龍選擇“打中國牌”,顯然是在為歐盟爭取談判空間,言下之意就是警告美國,如果你想以關稅施壓盟友,那我們就可能調整我們的對華政策。
其實此次G7會議沒有讓美國得逞也是向外界釋放了一個信號,那就是美國主導的盟友體系已不再穩(wěn)固在過去幾十年中,美國通過軍事、安全、經濟三大支柱構建起對盟友的控制力,但當前這三根支柱都已出現松動。
G7國家現在都有強烈的本國利益意識,不愿為了美國的戰(zhàn)略目標犧牲自身市場,在歐洲多國討論“戰(zhàn)略自主”的今天,美國的安全承諾已不再被當作“無條件的保險”。
這場會議之后,預計會有更多G7成員國采取類似法國的外交動作,與中國加強溝通,以換取對美施壓的緩沖空間,德國、意大利甚至日本,都可能成為下一個在中美之間尋找“中間道路”的國家,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信息來源:
環(huán)球時報:《G7財長會公報不提關稅,反而影射中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