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省總林長郝鵬,省委副書記、省長、省總林長王新偉簽發《遼寧省總林長令》(2025年第2號),要求充分發揮各級林長作用,全面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強化部門協作,形成監管合力,嚴厲打擊非法獵捕、交易鳥類等各類破壞野生動物資源的違法犯罪行為,切實維護生態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
我省鳥類資源豐富,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飛的重要停歇地,每年遷徙候鳥500余萬只,在國內國際均具有較高影響力。林長令要求,各級林長要從維護生態安全、生物多樣性保護的戰略高度深刻認識加強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工作的重大意義,夯實黨政同責、屬地負責、部門協同、源頭治理、全域覆蓋的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長效機制,堅決履行鳥類等野生動物保護職責。確保各項保護舉措切實落地,取得實效。
我省現有候鳥遷飛通道關鍵棲息地24處,陸生野生動物棲息地13處,重要候鳥遷徙通道35處。林長令要求,各地將候鳥等野生動物棲息地和遷飛通道納入有效建設和保護范圍,開展棲息地生境修復和遷飛通道監測能力提升建設,不斷改善棲息地生境質量,提升候鳥遷飛通道數字化、智能化、現代化監測水平,加快構建系統完整的候鳥遷飛網絡管理系統。
林長令明確,各地要組織開展清網、清套、清夾、清毒餌專項行動,消除威脅候鳥等野生動物安全隱患。各級網信、公安、市場監管、林草等部門要各司其職、強化協作、緊密配合,扎實開展候鳥等野生動物保護專項行動。加強對花鳥市場、農貿市場、餐飲場所、屬地網絡平臺、貨物運輸等重點區域、重要環節的監管和執法,嚴厲查處非法獵捕、交易野生動物及為禁用獵捕工具發布廣告、展示、交易等行為,徹底斬斷亂捕濫獵、非法買賣和非法利用鳥類等野生動物的利益鏈條,凈化市場和網絡空間。加強對人工繁育和展示展演等行為的監督管理,建立馴養繁殖動態臺賬,強化對人工繁育和公眾展示展演場所的安全隱患排查,健全安全管理長效機制。
各地要圍繞“愛鳥周”“野生動物保護宣傳月”等重點時段,開展主題宣傳。充分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發布聯合公告、張貼宣傳海報、舉辦專題培訓等多元方式走進校園、社區、鄉村,普及野生動物保護和相關法律法規知識,傳播生態文明理念。積極發揮志愿者保護與宣教的引領作用,與主流媒體等保持密切溝通協調,科學引導輿情,加大正面宣傳力度,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