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樹枝葉繁茂,樹下撫琴人輕攏慢捻,聞者恭聽于側,香爐里香氣繚繞。
在茂名市電白區的廣東(電白)沉香博物館內,一座依據北宋宋徽宗《聽琴圖》制作的雕塑,展示宋代文人雅士品香論道的雅致場景,見證千年沉香文化的傳承發展。
廣東(電白)沉香博物館入口處的焚香撫琴雕塑。 澎湃新聞記者 王岱玉 圖
電白素有“中國沉香之鄉”之稱,其獨特的自然條件和悠久的歷史傳承,孕育出珍貴的沉香文化。電白沉香在唐朝已作為皇宮貢品,如今,電白沉香制作技藝已被列入廣東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并走出國門,出口到沙特等中東地區。
電白并不滿足于此,又推動沉香產業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一手抓沉香種植、加工、出口的產業鏈,一手推動沉香產業與文化旅游融合,打造“世界香都·浪漫電白”的形象品牌,讓古老的沉香產業有了新活力,成為城市發展、鄉村振興的加速器。
5月21日至22日,廣東省委書記黃坤明到茂名調研,行程中包括走進沙垌村,深入苗木場和商鋪作坊,詳細了解沉香選育種植技術和各類沉香工藝品制售情況,并與村“兩委”干部親切交流,希望大家團結帶領村民把村里各項工作做細做實,圍繞壯大沉香產業,推動種植、加工和文旅一體發展,辦好特色產業,更好富民興村。
5月22日,由茂名市委宣傳部和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主辦的“行路茂名 暢享荔枝”茂名“農交文旅商”融合發展調研行走進電白區,實地探訪電白區發展沉香產業的密碼。
為何電白產沉香
廣東(電白)沉香博物館詳細展示了中國沉香文化的發展:起源于秦漢,盛于唐宋。
沉香極為珍貴,古有“一兩沉香一兩金”的譽稱,自古就是宮廷貴族的奢愛,又被譽為“植物鉆石”。東漢楊孚所著《交州異物志》記載:“蜜香,欲取先斷其根,經年,外皮爛,中心及節堅黑者,置水中則沉,是謂沉香。”
廣東(電白)沉香博物館展示的一段沉香木,沉香的形成需要時間和機緣。 澎湃新聞記者 王岱玉 圖
魏晉時期,沉香從宮廷擴展到文人士大夫階層,留下了很多用香、品香的詩文,推動了沉香產業的發展。宋代是沉香文化發展最為蓬盛的時期,品香成為上層人士的一種雅趣,北宋名畫《清明上河圖》上,就繪有幾間香鋪。
5月22日,沉香博物館工作人員向澎湃新聞介紹,沉香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香之首,被譽為“香料之王”,世界頂級香水往往需要沉香作為定香劑進行調配;沉香還是“急救之王”,日本的救心丹也需用沉香作為原材料。
沉香之所以珍貴,不僅因其香氣宜人,更因其形成過程艱難且稀有,需要時間也需要機緣。
沉香博物館的展覽顯示,沉香產自橄欖科、樟樹科、瑞香科等沉香類的樹木,這類樹木高大但質地很疏松,在熱帶雨林的自然環境下,遭遇雷擊、病蟲害或者人為傷害之后,樹木會分泌樹脂進行愈合。恰巧在這個愈合的階段,又偶然受到一些特殊真菌的感染,與分泌出的樹脂產生反應,開始了結香的奇妙過程,慢慢地形成了一種新的物質——沉香。
珍貴的野生沉香木,往往是一種“爛木頭”的形態。 澎湃新聞記者 王岱玉 圖
位于南海之濱的電白,因其雷電多、氣候潮濕的獨特氣候,成為沉香樹生長的理想之地。然而,野生沉香樹數量稀少,為滿足市場需求,電白香農不斷創新結香方式和種植技術。目前,電白區種植沉香面積約14.3萬畝,尤其是奇楠沉香人工種植業發展迅速,年育奇楠沉香木苗3000多萬株,占全國市場80%以上,為國內規模最大。
奇楠沉香以其結香特性短、經濟價值高而受到青睞。傳統白木香需30至50年才能結香,而奇楠沉香僅需3年結香、5年結油,極大提高了經濟效益。
一處沙垌墟處處做沉香
在沉香產業的發展過程中,電白不僅注重種植規模的擴大,更致力于沉香產品的多元化開發。目前,電白沉香已被廣泛應用于藥用、食用、日用品、美容用品等多個領域,其通竅、理氣、寧神鎮定、消炎止痛等功效備受認可。
澎湃新聞在調研中獲悉,電白已成為中國沉香人工種植、生產、加工最為集中、規模最大的縣區,成為有基地、有加工、有標準、有鑒定、有研發、有品牌、有銷售、有物流的“八有”全國沉香集散中心。全區沉香加工、銷售企業(含合作社、個體戶等)8000多家,有從業人員6萬多人,約占全國70%。目前流向全國走向世界的沉香產品的原材料中,70%以上是電白經營推出。
電白區觀珠鎮沙垌墟街道上,沉香門店一家連著一家,頗為壯觀。 澎湃新聞記者 王岱玉 圖
沙峒沉香中心位于電白區觀珠鎮,是沉香產業的一個重要窗口。電白區政府官網介紹,觀珠鎮是電白出產沉香的第一大鎮,被廣東省評為“沉香特色小鎮”,觀珠鎮的沙垌墟更是世界沉香產品集散地,全墟80%人經營沉香產業,有商鋪作坊近1000家,產業產值達10億元,被譽為“中國沉香第一墟”。
沙垌墟沉香產業以“前店后廠”的經營模式為主,提供沉香加工的親身體驗,吸引眾多游客和采購商。這些店鋪各有絕活,除加工手串、焚香等不同形式的產品外,還要綜合考慮沉香的用途、香型、品味等因素,將數種香料按照“君、臣、佐、使”的方劑組成原則進行配伍。
5月22日,沙垌墟一家沉香商鋪作坊內,一位女工正在加工沉香珠。 澎湃新聞記者 王岱玉 圖
5月22日,澎湃新聞走在沙垌墟街道上,各類沉香門店隨處可見,處處可見生產加工、直播帶貨、打包發貨的場景。當地的年輕人還積極發揚沉香文化,研究出獨特的沉香咖啡、沉香茶等飲品。
“世界香都·浪漫電白”
然而,沉香產業的國際化之路并非一帆風順。由于沉香是國家二級保護植物,也是國際公約限制貿易的野生植物,其原料出口一直受到嚴格限制。為了打破這一瓶頸,電白區香農積極走出國門,尋求國際合作機會。經過不懈努力,去年成功取得了沙特、阿聯酋等中東地區的沉香原料銷售意向合同。
為確保沉香原料順利出口,電白區自然資源局與廣東省林業局先后實地勘查沉香種植基地,對沉香出產量進行評估,最終出具沉香人工種植原產地證明,并認定測算結果。
2024年9月,國家瀕危物種進出口管理辦公室核發電白區首宗土沉香允許進出口證明書,允許出口土沉香原料200公斤到沙特。出口流程打通以后,有需求的沉香種植戶都可以按照相關流程快速完成出口申請。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標志著電白沉香產業正式打開國際市場,邁上了新的發展階段。
電白區觀珠鎮沙垌沉香中心集沉香展示、銷售等多種功能為一體。 澎湃新聞記者 王岱玉 圖
但電白并不滿足于此,又推動沉香產業與文旅產業融合發展。
據南方日報報道,當下,電白正憑借深厚文化底蘊與豐富生態資源,在文旅賽道上強勢突圍,尤其在打造“世界香都·浪漫電白”的征程中,各景觀景點精準發力,成績斐然。
五一期間,電白推出的4條精品旅游路線中,沉香文化之旅串聯國際沉香匯、觀珠沉香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景點,成為熱門之選。
電白區文廣旅體局統計數據顯示,不包括“中國第一灘”在內,五一期間全區共接待游客43.22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14738.02萬元,同比分別增長13.11%和39.25%。
據電白區相關部門介紹,近年來,電白區的沉香經濟將一二三產業實現有效融合發展,形成日化用品、工藝品、燃香、茶葉、香精、飲片、中成藥等七大類共100多種沉香產品鏈,形成種植、加工、銷售“一條龍”的經營模式,沉香產業年產值51.2億元,正加速向未來年產值100億元的目標大踏步邁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