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運城5月25日電 題:海外華文媒體走進“華夏第一都” 聚焦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作者 楊佩佩 李庭耀
“僑媒連五洲·黃河尋麥香——共話運城鄉村振興”海外華文媒體進運城活動25日正在舉行,來自美國、加拿大、法國、南非等國家和地區的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華夏第一都”夏縣,聚焦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夏縣古稱“安邑”,因夏朝在此建都而得名,被譽為“華夏第一都”。近年來,當地堅持走“綠色興農、質量興農、品牌興農”之路,加快構建“特色成塊、基地成片、產業成帶、集群發展”的農業新發展格局,努力打造運城市中心城區的“米袋子”“菜籃子”“果盤子”。
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華夏第一都”夏縣,聚焦鄉村特色產業發展。 武俊杰 攝
其間,海外華文媒體代表走進山西晉星食品有限公司,獨特的建筑風格和厚重的企業文化令人印象深刻。愛爾蘭《華人報》社長周瑞琮表示,在這里感受到了晉商的經商之道,以“德”經商,踏實做事,正如該企業“一生一事”的理念,一生只做好一件事。
山西晉星集團董事長李建平介紹,這是集團旗下的一家食品生產企業,主要生產“夏縣十寶”之“肉大郎”五香土雜雞,將傳統鹵制和現代化生產工藝流水線相結合,生產手撕椒麻雞、鹵雞肫、雞心、紅油脆肚等豐富的鹵雞系列產品。
山西晉星集團成立于2004年,從創業初期的單一飼料生產企業,逐漸延伸產業鏈,形成集畜禽飼料研發生產、三黃雞養殖、屠宰加工、休閑食品及預制菜生產于一體的綜合性企業。
多年來,企業帶動幫扶66個村、318戶農戶脫貧增收。李建平表示,企業將繼續延長產業鏈,完成有機肥企業、有機現代農業、觀光農業,實現三產融合,打造“畜牧小鎮”,助力鄉村振興。
夏縣是一個傳統農業縣,農業生產條件優越。蔬菜是當地的特色產業,自20世紀60年代以來,就是運城重要的蔬菜供應基地。2024年,全縣蔬菜播種總面積17.51萬畝,排名全省第一,總產量64萬噸。
一片郁郁蔥蔥的景象映入眼簾,菜苗整齊地擺放在育苗盤上,長勢喜人。 武俊杰 攝
作為夏縣蔬菜產業邁向現代化的典型代表,夏鮮蔬菜智慧產業園為當地農民提供優質的幼苗和技術支持,助推鄉村振興。產業園里,玻璃溫室育苗棚、育苗溫室大棚、連棟育苗棚整齊排列,三種類型育苗棚形成一年四季不間斷的育苗體系。
夏縣夏鮮蔬菜智慧產業園主要通過機器播種、水肥一體化、自動控溫等全程機械化操作加人工輔助進行育苗,實現規劃、智慧、科研、育苗、種植和物流六位一體的同步推進,并依托科學培育技術和悉心管護,所育菜苗在當地及周邊多個地區供不應求。
走進玻璃溫室育苗棚,一片郁郁蔥蔥的景象映入眼簾,菜苗整齊地擺放在育苗盤上,長勢喜人。棚中央,穴盤播種機不停運轉,幾名工人分工作業有條不紊。
夏鮮蔬菜智慧產業園負責人崔麗娟介紹,引進的全自動化播種機可以實現精量點種、精準點種,1小時可點種300盤,是一般人工的四倍到五倍,這種集約高效的工廠化育苗技術能夠幫助菜農選好種、育好苗。
智慧科學育苗讓海外華文媒體代表頗有感觸。南非《非洲時報》新媒體中心編輯鄧昕辰直言,這就是科技的農業優勢。南非林波波省的經濟結構高度依賴農業,面臨著諸多問題。利用科技也許能幫助林波波省解決難題,為南非農業找到新出路。
厚民茶場引進優良品種進行雜交,培育出適合北方地區抗寒抗旱的茶葉種子。 武俊杰 攝
厚民茶場的創新探索同樣讓鄧昕辰深受啟發,“沒想到南方的茶葉能在這里種植,在‘山西不產茶’的普遍認知下,厚民茶場顛覆了一切,經過改良的龍井茶樹竟然在屬于溫帶季風氣候、多鹽堿地的運城扎了根。”
2009年,厚民茶場負責人陳曉園和父親陳厚珉利用泗交鎮王家河村獨特的地理環境優勢,引進優良品種進行雜交,培育出適合北方地區抗寒抗旱的茶葉種子。
陳曉園介紹,目前,700余畝茶田形成綠茶、紅茶、白茶、藥茶四個產業品種,年產13500斤,總產值2000萬元。近年來,公司創新推出“企業+村集體+農戶”的發展模式,通過租金、勞務用工、分紅等多種方式,每年為農戶提供各類收入300余萬元。(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