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經標注文獻及截圖,請知悉。
印巴空戰后,中國軍工名號響亮全世界。除了殲-10之外,梟龍戰機也大放異彩。多國爭相采購中國戰機的舉動,就已經證明了中國軍備的整體實力。
“梟龍”戰斗機的聲名鵲起,與其在實戰中的表現密不可分。就在本月上旬,印巴兩軍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空戰,“梟龍”Block3和殲-10CE搭檔出戰,展現了強大的戰斗力。
“梟龍”的表現比外界期待更為驚艷。 在制空、反艦、對地打擊等方面都展現了多用途輕型戰斗機的卓越性能。這也讓國際軍火市場對“梟龍”刮目相看,阿塞拜疆的追加采購計劃正是對“梟龍”實戰表現的有力回饋。
根據外媒報道,阿塞拜疆計劃采購40架“梟龍”Block3戰斗機,交易總額高達42億美元。這一消息引發了多方熱議,但也伴隨著不少質疑聲音。
阿塞拜疆空軍目前仍在使用老舊的米格-29戰斗機,而“梟龍”Block3配備了先進的KLJ-7A有源電子相控陣雷達,可媲美F-35的AN/APG-81雷達。這種雷達能夠同時跟蹤20個目標,并使用霹靂-15導彈攻擊200公里范圍內的敵機,顯然是阿塞拜疆現代化空軍所急需的利器。
盡管阿塞拜疆擁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但其GDP總量不到800億美元,年軍費預算僅30多億美元。要一次性支付42億美元的采購費用,顯然超出其承受能力。
實際上,按照“梟龍”的國際報價,每架Block3戰斗機的價格約為6000-7000萬美元。即便阿塞拜疆選擇購買40架全新Block3戰機,費用最多也在28億美元左右。
如果選擇20架Block3和20架Block2的“混合搭配”,總價甚至可以控制在18億美元以內。外媒分析認為,42億美元的說法可能包含了額外的彈藥、后勤保障和升級服務,但即便如此,這一數字仍顯得夸張。
阿塞拜疆此次追加采購“梟龍”,不僅僅是一次普通的軍火交易,更是其國防戰略轉型的重要一步。
阿塞拜疆過去主要依賴俄羅斯的武器裝備,但近年來,與俄羅斯的關系因納卡沖突而逐漸惡化。此次選擇中巴聯合研發的“梟龍”,意味著阿塞拜疆正在尋求多元化的國防合作伙伴,減少對俄羅斯的依賴。
阿塞拜疆的鄰國亞美尼亞和伊朗近年來正在升級空軍裝備,阿塞拜疆必須保持空軍實力的競爭力。“梟龍”Block3的先進性能,足以幫助阿塞拜疆在區域競爭中占據上風。
阿塞拜疆與巴基斯坦關系密切,兩國在軍事和經濟領域有著長期合作。而中國作為“梟龍”的主要研發和生產國,與阿塞拜疆的合作也將通過這筆訂單得到進一步深化。這不僅是一次軍事貿易,更是中巴與阿塞拜疆戰略伙伴關系的體現。
對于阿塞拜疆而言,采購“梟龍”只是第一步,如何高效運營40架戰機才是更大的挑戰。
40架“梟龍”的交付將對阿塞拜疆的后勤系統提出嚴峻考驗。戰機的維護、零配件供應以及飛行員培訓,都需要中巴提供長期支持。
阿塞拜疆的這一選擇,可能進一步激化其與俄羅斯的緊張關系。特別是在納卡沖突的背景下,阿塞拜疆采購“梟龍”可能被視為對俄羅斯武器的“背叛”,從而引發區域內新的不穩定因素。
無論最終采購規模如何,阿塞拜疆追加“梟龍”訂單的消息無疑是對中國軍工實力的一次高度肯定。“梟龍”憑借其優異的性價比和可靠的實戰表現,正在贏得越來越多國家的青睞。而這筆交易也標志著中國先進武器裝備在中亞市場的進一步突破。
未來,“梟龍”不僅將成為阿塞拜疆空軍的中堅力量,也將成為中巴與阿塞拜疆深化戰略合作的橋梁。對于中國來說,這是一次在軍事貿易領域的地緣戰略勝利,同時也為進一步開拓國際軍火市場打下了堅實基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