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億鯨吞900億,A股市場一紙公告,讓算力市場變天了。
昨晚,海光信息與中科曙光分別發布公告稱,海光信息將通過向中科曙光全體A股換股股東發行A股股票的方式,換股吸收合并中科曙光,同時發行A股股票募集配套資金。
海光信息是國產CPU/DCU芯片研發商,市值3164億;中科曙光是高端計算機整機制造商和云服務商,市值905億。兩家公司合并,市場的主流評論是,算力航母誕生,中國AI的新旗艦來了。
更重要的是,在AI浪潮下,算力已經成為了科技競爭的風暴中心。海光信息和中科曙光的合并,不只是兩家公司的業務整合,更是算力國家隊向改變全球算力格局發起的沖擊。
而在一級市場,海光崛起的背后還有著一筆T0級別的國資投資:成都在這一項目上浮盈超過500億,是地方產投的又一代表案例。
同門同派合并,算力航母誕生
海光信息與中科曙光本就同出一派。
中科曙光背靠中科院,實控人為中科院計算所。1990年,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國杰以200萬元的研究經費,在所內發起設立了代號為“曙光”的科研小組。
1996年,在該課題小組的基礎上,中科院計算所聯合深圳市投資管理公司、白云山制藥廠等,共同籌資7500萬元,成立深圳曙光公司,即中科曙光的前身。
2001年后,在李國杰和其學生歷軍的掌舵下,中科曙光相繼研制出“曙光4000A”“曙光5000”“曙光6000”等產品。讓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后,第二個能制造和應用百萬億次、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的國家。
2006年,在中科曙光成立10周年之際,公司在天津設立產業基地。2014年,公司登陸主板上市,成為我國在算力領域的龍頭企業之一。
就在中科曙光上市那一年,海光信息正式成立。它由中科曙光、天津海泰科技等公司聯合設立。從誕生之初開始,中科曙光就是海光信息的最大股東。
2016年,海光信息與AMD達成合作,通過成立合資公司(海光微電子、海光集成)獲得AMD第一代Zen架構的x86指令集永久授權。由此,海光成為國內唯一具備x86架構CPU研發能力的企業。
2018年,海光信息基于AMD授權技術推出首款CPU“海光一號”,并實現量產。2022年8月,海光信息登陸科創板,發行價格36元/股,不到三年時間,其股價一路飆升至136元/股。目前已經成為市值超過3000億的算力龍頭。今年初的消息是,海光信息已經與DeepSeek等國產大模型積極適配,正在積極填補AI算力缺口。
再看看管理團隊。最初掌舵海光信息的是研發出龍芯1號、2號芯片的戰略級科學家唐志敏。2020年,由于股權變動唐志敏逐漸淡出海光,去重慶創辦了另一家GPU芯片公司象帝先。唐志敏離開后,孟憲棠和沙超群分別擔任海光信息的董事長和總經理;前者曾任國科控股有限副總經理、中科院資本董事等職務,后者則出身中科曙光,曾任中科曙光高級副總裁。
所以不論是歷史淵源、股權架構還是管理團隊,兩家公司都關聯緊密。目前中科曙光市值超900億,其中近800億的市值,來自于它持有的海光27.96%的股權價值。雪球上就有投資人評價中科曙光“母憑子貴”。現在兩家公司整合為一家,倒是顯得在情理之中了。
兩家公司合并后,能夠形成算力芯片領域的全產業鏈一體化。曙光負責服務器、存儲和數據中心的解決方案;海光則負責CPU/DCU高端國產芯片的研發。“產業化場景+自主芯片”的雙劍合璧,構成了國產算力閉環。其戰略意義不言而喻。
一筆國資T0級別的投資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光信息的發展史上,藏著一筆百億級別的投資。
這筆交易的主角是成都國資。早在2003年,成都就引進英特爾,隨后京東方、德州儀器等公司相繼落地成都。到2015年前后,成都擁有芯原微電子、虹微、華微、國科微等50余家設計公司。還擁有生產芯片封裝膠產品的硅寶公司、生產拋光材料的時代立夫。此外也不乏梅塞爾、林德等氣體配套企業。
按照產業鏈布局的邏輯,成都很快將目光投向了算力賽道。這時中科曙光旗下的海光信息就進入到成都的視野。
據成都高投披露的信息,2016年成都高投集團作為初始投資人,向海光信息投資4億元成為戰略股東(當時一同出資的還有成都產投集團)。又綜合成都高投官方公眾號、《每日經濟新聞》等媒體報道,成都國資在海光上市之前共計投入的資金不超過15億元。
而在上市之前,成都國資已經通過兩筆交易收回了成本。
第一筆是2018年11月26日,中科曙光與成都產投、成都高投簽訂了《產權交易合同》,以掛牌價人民幣10.7億元從成都國資手中買下了海光信息10.92%股權。第二筆是,2019 年 12月23日,成都產投有限在西南聯合產權交易所對外公開掛牌轉讓其持有的海光有限6,000.00萬元出資額(占海光有限注冊資本總額的3.36%),轉讓價格為11.21元/出資額。出售總價為6.73億元。
兩次減持之后,到上市前夕成都國資持股19.53%,為第二大股東。到目前為止,成都國資目前依然為公司第二大股東(包括成都產投、成都高投和成都集萃,三家公司為一致行動關系)持股16.96%。
隨著2023年后AI產業爆發推高了算力公司股價。成都國資持有的股份,對應市值已經高達537億元(按照海光信息停牌前3164.12億市值計算)。這意味著在成都國資在海光信息這一項目上浮盈超過500億。
而在投資海光信息后,海光的兩家核心子公司——成都海光集成電路設計有限公司、成都海光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也很快落地成都。成都高新區為其提供了孵化空間、協調了銀行提供大額資金貸款等,幫助海光成長為成都集成電路賽道的鏈主企業之一。
不僅賺到了巨額回報,而且做大了當地產業生態,成都無疑是海光崛起的最大贏家。這次中科曙光與海光信息的合并,如果順利實現了從芯片到服務器再到云計算的全產業鏈整合,改變了中國乃至全球的算力格局,那么國資T0級別投資的含金量還將上升。
參考資料:
1.海光信息技術股份有限公司 ,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科創板上市招股說明書。
2.投中網,成都堪比頂級VC,一戰回報300億。
3.21世紀商業評論,中科曙光暴漲。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