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0日,特朗普批準了一項引人注目的預算——高達1750億美元,用于推進“金色穹頂”計劃,并且急切要求在3年內完成交付。這一計劃自提出以來,便吸引了全球的目光,其宏大的目標和緊迫的時間線,都讓它成為國際軍事與政治舞臺上的焦點話題。
“金色穹頂”計劃最早可追溯至2025年1月27日,當日剛上任的特朗普發布了名為“美國鐵穹”的行政命令,旨在啟動一項導彈防御計劃,全方位防御美國國土免受外界任何國家的導彈襲擊,涵蓋彈道導彈、高超音速導彈、先進巡航導彈以及來自空中的各種打擊。也許是覺得“鐵穹”之名不夠彰顯其“宏偉抱負”,2025年2月27日,該計劃被改名為“金色穹頂”。
特朗普(資料圖)
這一計劃涵蓋多層次、多范圍、多領域的攔截手段。天基系統作為“金色穹頂”計劃的關鍵作戰域,將成為整個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的“高超音速和彈道跟蹤空間傳感器層”,原屬于“擴散作戰太空架構”的“太空傳感器層”,后歸屬導彈防御局的“高超音速和彈道跟蹤傳感器”(HBTSS)。根據2025年3月導彈防御局關于“金色穹頂”計劃披露的內容,兩顆“高超音速和彈道跟蹤傳感器”T0試驗衛星展現出了不錯的性能。
在入軌后僅僅45天內就拍攝了第一張圖像,并在入軌后119天內參與了“高超音速和彈道跟蹤傳感器”的首次測試“高超音速試驗臺”-1,首次探測到了高超音速導彈大氣內滑行的紅外跡象。截至目前,兩顆T0試驗衛星已經拍攝了超過350000張圖像,收集了各類飛行測試以及環境事件的圖像,有力地支持了傳感器性能標定。不僅如此,T0試驗衛星還進行了“高超音速試驗臺”-2試驗,并嘗試開展其他試驗。
“金色穹頂”計劃(資料圖)
美國太空發展局正在開發和運行的“擴散作戰太空架構”(PWSA)大型低軌道星座,也在“金色穹頂”計劃中扮演重要角色。目前已經發射了“0批次”的8顆跟蹤層衛星,后續規劃的1、2、3批次衛星也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
其中,1批次跟蹤層包括諾斯羅普·格魯曼和L3哈里斯公司各14顆“初始作戰能力”跟蹤層衛星,以及四顆用于演示的“火控解決”衛星,將采用T1技術狀態的“高超音速和彈道跟蹤傳感器”,以演示火控級數據生成和導彈防御。
2批次包括18顆“擴散作戰太空架構”2批次跟蹤層衛星,最遲于2027年4月發射。3批次跟蹤層衛星將選擇一家或多家承包商,以部署最多54顆跟蹤層衛星,還可能購買其他衛星和傳感器載荷。路透社2025年4月的報道指出,特朗普政府計劃發射400至1000顆用于跟蹤導彈的衛星,這一規模遠大于此前相關系統的衛星數量。
然而,“金色穹頂”計劃并非一片坦途。從技術層面來看,盡管部分試驗衛星取得了階段性成果,但要實現全面、可靠的導彈防御,仍面臨諸多挑戰。例如,太空發展局在開發相關項目上進展遲緩,能否在特朗普任期內完成“金色穹頂”的低軌紅外跟蹤段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
從資金方面考量,雖然特朗普批準了1750億美元的預算,但美國太空作戰司令部司令錢斯·薩爾茲曼表示,該項目的造價可能會超過5000億美元。如此龐大的資金需求,無疑給美國財政帶來了沉重的負擔。此外,“金色穹頂”計劃中更具爭議的增殖近地攔截器星座部分,也面臨著諸多質疑和難題。
美國太空發展局(資料圖)
在國際政治方面,“金色穹頂”計劃也引發了廣泛的關注和抵制。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明確表示,該計劃公然提出大幅增加外空作戰手段,具有濃厚的進攻性色彩,違反《外空條約》倡導的和平利用原則,將加劇外空戰場化和軍備競賽風險,動搖國際安全與軍控體系。
特朗普試圖通過“金色穹頂”計劃打造一座屬于他的美國國防建設歷史豐碑,營造對俄羅斯和中國的新威懾,但其技術缺陷和地緣政治意圖,使得這一計劃更像是一場充滿風險與挑戰的豪賭。“金色穹頂”計劃的未來究竟如何,是會如特朗普所愿成為美國的堅固盾牌,還是會因種種難題而折戟沉沙,我們將持續關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