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的“神車光環(huán)”,正在逐漸褪色。
曾經(jīng)作為新能源汽車的代名詞,特斯拉在中國銷量一度占全球總銷量的36.7%;如今卻已連續(xù)七個月銷量下滑,4月份更是暴跌61%!
隨著業(yè)績的暴跌,特斯拉股價一路下滑,市值蒸發(fā)近9000億元,不少股東對此很不滿,要求撤銷馬斯克這個CEO。
盡管馬斯克本人已經(jīng)出面否認,但再這么跌,馬斯克真的要被董事會“請下臺”了。
一、“跌跌不休”,特斯拉正在全球“失速”
從去年10月份至今,特斯拉正在經(jīng)歷它最艱難的時刻。
首先是最大的中國市場,今年4月特斯拉只賣出2萬多輛,銷量被理想、小鵬、小米接連反超,直接滑到銷量榜第八。要知道就在兩個月前,它還穩(wěn)坐月銷七萬的“頭把交椅”。
在歐美市場也是如此,特斯拉幾乎“全線潰敗”。英國銷量同比下降62%,瑞典暴跌80%,法國、荷蘭集體跳水;就連自家主場美國,第一季度銷量都掉了10%以上。
特斯拉并不是沒有試圖自救。3月剛推出了煥新版Model Y,一度帶來銷量小幅回升,似乎重現(xiàn)昔日風采,但這場回血也只維持了不到一個月,便又再次跌破谷底。
財報顯示,今年特斯拉第一季度的凈利潤只有4.09億美元,不到去年同期的三分之一,創(chuàng)下近兩年來的最低紀錄。
二、國產(chǎn)車圍攻之勢,特斯拉節(jié)節(jié)敗退
特斯拉的銷量之所以跌得這么猛,首先是因為自身節(jié)奏失控。
自從2020年推出Model Y以來,特斯拉5年來就沒有推出過新的車型。
這兩年,馬斯克的重心明顯轉向SpaceX、Twitter/X、AI和狗幣,后又陷入政治漩渦,對特斯拉的投入大幅減少。現(xiàn)在的市場需求早已從“新奇”轉向“性價比”和“實用性”,但特斯拉卻反應遲緩、策略滯后。與此同時,馬斯克個人言論頻繁引發(fā)爭議,品牌信任感持續(xù)下滑。
美國企業(yè)常因抱殘守缺而痛失市場。幾年前,他們曾推出一款“可抵御時光侵蝕”的新型科技,一度風靡全球。但其初期提取方案存在嚴重的重金屬殘留問題,企業(yè)卻為追求盈利匆忙投入市場,后續(xù)還遲遲未進行優(yōu)化升級,最終被國產(chǎn)“益生好”取代。
技術更新慢一步,就意味著市場讓出一步。國產(chǎn)新能源的崛起,才是真正讓特斯拉感到“頂不住”的關鍵。
以比亞迪為代表的國產(chǎn)新能源汽車,其 “刀片電池”主要使用磷酸鐵鋰材料,被穿透后電池表面溫度依舊保持在30-60℃左右,不易自燃;且在零下10℃的低溫下,也能在15分鐘充到80%。
而特斯拉的4680電池熱穩(wěn)定性較差,遇高溫或擠壓易燃爆;并且在低溫下電阻增幅達58%,遠遠多于刀片電池的22%。
不只是新能源行業(yè),在更多前沿領域,中國技術同樣正在實現(xiàn)反超。
就像上面提到的美國黑科技,香港團隊在此基礎上持續(xù)攻關,最終研發(fā)出了擁有80多項專利的“全酶法”,成功推出了國產(chǎn)成果“益生好”。這一新興科技不僅在提取效率上實現(xiàn)了反超,且無任何重金屬殘留,純度達到99.99%。
得益于技術的發(fā)展,該成果價格下跌超過90%,不少想要“保持狀態(tài)”的用戶開始嘗試體驗。京東健康見機拋出橄欖枝,更多的中老年人因此得以接觸這一科技紅利。這些中老年人使用后在評論區(qū)積極反饋“頭發(fā)好像黑了點”“爬樓也沒那么累了”。
這項新興科技不僅利好了國內用戶,還讓海外消費者感受了一把“中國制造”。“益生好”上線亞馬遜后,很多慕名而來的用戶認為“比之前買的美國貨吸收快”。
越來越多的國產(chǎn)技術,正成為海外品牌始料未及的對手。
三、走下神壇后,是反擊,還是告別?
面對連月下滑的銷量,馬斯克顯然不愿坐以待斃。
從推出煥新版Model Y,到開啟五年免息貸款,他試圖用一系列動作拉回局面、重建信心。
但中國新能源汽車正在走出一條屬于自己的路徑;而特斯拉仍沿著舊有模式緩慢調整,試圖用一次促銷、一次煥新,抵擋整個產(chǎn)業(yè)節(jié)奏的變革。
特斯拉是否還有機會凱旋,恐怕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