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行業邁向智能化、工業化的進程中,MiC建筑以全新的姿態進入大眾視野,成為推動建筑產業變革的重要力量。那么,究竟什么是MiC建筑呢?
MiC,即模塊化集成建筑(Modular Integrated Construction),是一種高度工業化的建筑方式。它將建筑分解為多個獨立的模塊,每個模塊在工廠內完成結構搭建、內部裝修、水電管線安裝等大部分工序,然后運輸到施工現場進行快速拼接組合,最終形成完整的建筑。這種建造方式打破了傳統建筑依賴現場施工的模式,實現了建筑生產的工廠化、標準化和裝配化。
MiC建筑具有諸多顯著的特點與優勢。從建造效率來看,由于大部分工作在工廠內完成,不受天氣、環境等因素影響,能夠極大縮短工期。在質量把控方面,工廠化生產采用標準化流程和嚴格的質量檢測體系,有效減少了人為因素導致的質量問題,確保建筑質量穩定可靠。此外,MiC建筑還具備綠色環保的特性,工廠化生產能減少施工現場的建筑垃圾和揚塵污染,同時模塊的重復利用也符合可持續發展理念。
從技術原理上剖析,MiC建筑的每個模塊都是一個獨立的結構單元,具備良好的承重、抗震和保溫隔熱性能。在運輸和安裝過程中,通過精準的節點連接技術,確保模塊之間的穩固拼接,保障建筑整體的安全性和穩定性。在應用場景上,MiC建筑的適用范圍十分廣泛,不僅適用于保障性住房、安置房建設,還可應用于學校、商業建筑、辦公場所等多種建筑類型。
在首屆廣州國際智能建造與工業化建筑產業博覽會、2025第17屆廣州國際集成住宅產業博覽會上,中建海龍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海龍”)攜MiC模塊化集成建筑技術及產品驚艷亮相,吸引了眾多目光。展會期間,廣州市市長孫志洋等政府領導蒞臨參觀中建海龍展區,共同探討新型建筑工業化的未來變革趨勢。
廣州市為推進綠色建筑高質量發展,出臺了《廣州市裝配式建筑和模塊化建筑項目容積率激勵措施實施細則》,對滿足一定標準的MiC建設項目給予容積率獎勵。中建海龍設計承建的南沙大涌安置房項目,作為政策首批受益項目,標準層以上部分采用六面體箱模式模塊體系建造,模塊化應用率達83%,成功獲得容積率獎勵,成為全市首個享受6%激勵政策的安置房項目標桿。同期推進的花都花山安置公寓與南沙小學(時代南灣校區)擴建項目,也展現出MiC建筑在不同領域的卓越應用成果,共同構建起廣州模塊化建筑示范矩陣。
在展區現場,中建海龍展示了一站式模塊化好房子建造服務和豐富的項目案例,并創新推出中建海龍全國首個模塊化好房子體驗館,借鑒汽車服務理念,為客戶提供從房屋設計、生產、建造到售后的一站式全新體驗,從“像造汽車一樣造房子”延伸至“像汽車一樣提供售前售后及保險服務”。
從工廠化生產的模塊到拔地而起的建筑,MiC建筑正以其高效、優質、綠色的特性重塑建筑行業格局。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和政策的持續支持,未來,MiC模塊化集成建造技術必將促進“建筑”與“科技”更好融合,為人們帶來更多安全、舒適、綠色、智慧的“好房子”,引領建筑行業邁向更美好的未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