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瑞士鐘表聯合會(FH)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瑞士鐘表出口總額同比下降2.8%至259.9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2272億元)。腕表仍是瑞士鐘表出口的主要組成部分,出口額下降2.8%至248億瑞郎;出口量減少9.4%至1530萬只,創下歷史新低,主要受精鋼腕表(-7.0%)和其他材質腕表(-12.2%)拖累。
按價格區間劃分,所有檔次的腕表均出現下滑,3000瑞郎、500至3000瑞郎、200至500瑞郎、200瑞郎以下檔次出口額同比分別減少5.3%、1.8%、13.2%、5.9%。
分市場來看,美洲作為瑞士鐘表最大出口市場,出口額同比增長5.4%至43.7億瑞郎,占比五分之一;受中國大陸和中國香港明顯下滑的影響,亞洲市場出口額下降7.6%;歐洲則與2023年持平,同比微降0.1%。
細分來看,美國出口額同比增長5.0%至43.7億瑞郎,連續四年保持增長;中國大陸驟降25.8%至20.5億瑞郎,回落到接近2019年水平;受旅游購物的推動,日本上升至第三,增長7.8%至19.7億瑞郎;排名第四的中國香港市場,暴跌18.7%至19.1億瑞郎。其余主要市場表現各異,新加坡(-2.1%)、韓國(+8.7%)、英國(-1.6%)、法國(+2.5%)、德國(-3.8%)、意大利(-1.6%)。
圖源:腕表之家
瑞士鐘表巨頭斯沃琪集團(Swatch Group)受到不小的沖擊,2024財年凈銷售額同比下滑14.6%至67.35億瑞士法郎(約合人民幣590億元),凈利潤同比暴跌75.4%至2.19億瑞士法郎。
根據瑞士制表行業咨詢公司LuxeConsult聯合摩根士丹利發布的2024年瑞士制表行業年度報告顯示:斯沃琪集團市場份額為18.3%,排名第二,僅次于勞力士集團(33.2%)。排名三至五位的依次是歷峰集團(17.8%)、百達翡麗(6.5%)、LVMH(5.7%)。上述五大集團占據瑞士制表行業八成以上的銷售額。
分品牌來看,斯沃琪集團旗下的歐米茄(Omega)銷售額為23.9億瑞郎,同比下滑8.1%,以7%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三,落后于勞力士(105.83億瑞郎)和歷峰集團旗下的卡地亞(31.83億瑞郎),差距進一步被拉大。入門級品牌斯沃琪(Swatch)共售出490萬只,是2024瑞士鐘表TOP 50中銷量最多的品牌。
簡單介紹一下:斯沃琪集團成立于1983年,總部位于瑞士比爾,旗下除了歐米茄、斯沃琪,還擁有浪琴(Longines)、天梭(Tissot)、寶珀(Blancpain)、雷達(Rado)、寶璣(Breguet)、漢密爾頓(Hamilton)美度(Mido)、海瑞溫斯頓(Harry Winston)、雪鐵納(Certina)、格拉蘇蒂(Glashutte)等10多個品牌。
提起斯沃琪,繞不開創始人尼古拉斯·G·海耶克(Nicolas G. Hayek)。他并非土生土長的瑞士人,1928年12月3日出生于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父親是黎巴嫩人,母親是瑞士人。上世紀40年代末移居瑞士,1954年靠著2500瑞郎的銀行貸款成立了自己第一家商業咨詢公司——海耶克工程咨詢公司,為戰后百廢待興的德國企業提供復興方案。
70年代末,受到以石英技術為根本的日本手表的沖擊,瑞士鐘表業遭遇危機,在全球市場的份額不斷下滑。成立于30年代的瑞士鐘表工業公司(ASUAG)和瑞士鐘表總公司(SSIH)瀕臨破產,前者擁有歐米茄和天梭,專注于制表,后者則在機芯和配件上有著豐富的積累。
在海耶克的建議下,兩家公司合并成立為SMH集團(1998年更名為斯沃琪集團),兩年后,親自出任公司總裁。在他的主導下,斯沃琪品牌誕生。不同于傳統的瑞士高端機械手表,斯沃琪手表憑借著時尚、多彩、價格親民等特點,吸引大批年輕消費者和時尚群體的關注,上市第一年便創下銷售80萬只的驚人成績。他將手表從單純的計時工具轉變成一種時尚配飾,使得瑞士鐘表業重獲新生,因此也被譽為“瑞士鐘表業的救星”。
另一方面,海耶克通過“買買買”擴大戰略版圖。趁著90年代機械腕表復興浪潮,先后將寶珀、寶璣品牌收入囊中。03年的時候,他將集團CEO的職位交給兒子尼克·海耶克,自己則繼續留任寶璣首席執行官直至2010年逝世。
中國內地及港澳市場是斯沃琪集團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但去年銷售額同比下滑30%,銷售額占比從33%下降至27%,美國、日本、印度、中東市場則均創下歷史銷售紀錄。
面對挑戰,斯沃琪集團并沒有打算放棄,而是不斷推出新產品,包括MoonSwatch系列、Scuba Fifty Fathoms系列(斯沃琪與寶珀的聯名款)等,并通過文化敘事實現逆勢破局,例如今年寶珀推出了全新Villeret經典V系列中華年歷蛇年限量款,寶璣則推出蛇年特別表款——全新Classique經典系列7145腕表,均在蛇的刻畫方面下功夫。
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中國的奢侈品消費邏輯已從“炫耀性購買”轉向“情感價值投資”,這對于企業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需要進一步深入了解消費者需求,調整營銷策略。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