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會上,“潮安潮涌 匠心筑夢”核心獨立主題展大放異彩,從精美的非遺技藝到創新的文創產品,從傳統的美食茶藝到精彩的互動體驗,潮安館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現了潮安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產業魅力,進一步擦亮了潮安文化名片。
記者 王鍇鴻:此刻我正在第二十一屆中國深圳國際文化產業博覽交易會的現場,我們可以看到有許多人被我們的“中華戰舞”潮汕英歌舞所吸引,而實際上,潮安館的精彩遠不止于此。我們匯集了眾多省級、國家級非遺文化項目在此展出,每一件非遺作品體現了匠人們的智慧。
在潮安館舞臺展演區,剛勁豪邁的英歌舞、旋律悠揚的畬族歌曲等特色文化項目輪番上演,引得眾多群眾駐足圍觀。展館內,潮州木雕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郭奕輝正執刀雕琢,木屑紛飛間,觀眾屏息凝視著每一次下刀,平面的花紋樣逐漸凸現立體層次。
參觀者 趙立鴻:剛才我問他,其實它上面是一個平面的圖,他要通過自己的雕刻,把平面雕成立體的,每一次下刀實際上都是靠他對構圖的理解,全部通過刀來完成心目中的構圖和場景,最后形成一個立體的畫面和作品,所以我覺得涵蓋了很多心血和知識、經驗在里面,就是功夫吧。我覺得就是一種工匠精神來形容很好,而且像這種傳統技藝,現在很多人不怎么學,但實際上它涵蓋著博大精深的文化在里面,挺值得人敬仰的。
在文創展區,楓溪手拉朱泥壺區級代表性傳承人張奕培正在展示手拉朱泥壺的絕活,他手提壺蓋勻速轉動壺身,壺蓋始終嚴絲合縫,精湛工藝引發陣陣驚嘆。這種”提蓋旋轉”的標準不僅體現制壺精度,更能提升茶湯的密封性與醇厚度。
楓溪手拉朱泥壺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張奕培:楓溪手拉朱泥壺是國家級的非遺項目,我們把手拉壺的特點展示出來,它服務于單叢茶,小、薄、巧,所以借助茶文化,展示手拉壺作品,制壺的標準,我們希望他們可以“提蓋旋轉”,這是在做壺的過程中需要做到的標準,讓這個壺更加細致,精細。
記者 王鍇鴻:潮安潮涌匠心筑夢,在潮安館,我們不僅可以看到非遺作品的鬼斧神工,更可以體驗到他們的魅力。你可以在剪紙大師的指導下完成屬于你的剪紙作品,也可以見證大吳泥塑的成型時刻,還可以品嘗鳳凰單叢茶的醇厚滋味。來,喝杯茶。
茶藝展臺香氣彌漫,茶藝師身著典雅傳統服飾,在茶香中解讀單叢茶文化,展示沖茶技藝,為觀眾打造了一場融視覺美學與文化體驗于一體的茶藝盛宴。
采購商 芭芭拉:讓我特別開心,看到你們潮州這么多的非遺作品,感受到你們的文化。我們在這里品嘗鴨屎香單叢茶,我很喜歡它的味道,它的味道有一種奶香在里面,有一種奶油的味道,可是里面又一點奶油都沒有,所以覺得很神奇的。我們從深圳到潮州潮安那邊也不遠,我希望找時間可以去逛逛。
在非遺體驗區,剪紙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黃朝陽的蒙眼剪紙令人稱奇,只見他蒙住雙眼,手法與剪法相互配合,轉瞬之間,一幅精美的剪紙呈現眼前。在現場,黃朝陽還根據名字、樣貌等為觀眾制作獨一無二的剪紙作品。
參觀者 周萍:剛剛逛到潮安館,遇到了黃老師在現場剪紙,他根據我的名字將我今天的形象,融入到我的姓名里面,一氣呵成做成了這個作品。感受到我們潮州的非遺項目,以及傳承人的手藝,真的是令人嘆服。
據了解,本屆文博會首次設立鄉村文化振興展區,通過文化產業賦能鄉村振興,為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潮安館匯聚了22家企業帶來的近250件特色展品,通過非遺技藝展演和互動體驗賦能“百千萬工程”的特色成果,打造“可看、可玩、可購、可打卡”的沉浸式體驗空間;通過“非遺活化+國際展貿”傳遞“潮人”精神,以新質生產力賦能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
原創文章,版權歸潮安融媒所有,轉載請注明出處
潮安區融媒體中心
記 者:王鍇鴻 陳政
本期編輯:林思彤
執行編輯:王 曉丹
編 審:劉俊雄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