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畫繡結合是我常用的創新手法。” 周雪萍解釋,小時候外婆、媽媽繡花是照著圖片畫完再繡,而現在她運用現代手法,直接用顏料在真絲緞料上作畫,再用絲線將畫面的意境表達出來。“這樣既減輕了刺繡的時間成本,也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好的創意表達途徑,讓刺繡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制作方式?!?
明清時期,上海露香園顧繡以文人畫入繡,形式典雅,名噪一時。時間來到當代,以絲絹為畫布,以針線為筆墨,當刺繡成為一門藝術,能夠呈現出怎樣的美學世界?
5月28日上午,《不被定義的刺繡——周雪萍刺繡藝術展》在徐匯藝術館開幕。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周雪萍打破傳統刺繡的邊界,呈現了融合東西方美學、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刺繡藝術。?
四代傳承,“不被定義” 的初心?
“我希望刺繡不要被框住。” 如何理解“不被定義”,周雪萍這樣說。作為家族第四代非遺傳承人,周雪萍生長于蘇繡世家,曾祖母、外婆、媽媽都是刺繡專家,她自幼便在傳統藝術的熏陶中成長。18歲從蘇州到上海讀大學,畢業后又旅居國外十多年,在德國、美國、新加坡等地輾轉,這段經歷讓她有機會吸收西方藝術、歷史與文化的精華。“我既在中國生長,又在國外生活多年,希望把這些不同的文化、技法更國際化地融合在一起,所以我的刺繡不被定義為某種特定的刺繡。” 周雪萍表示,這樣開放的創作理念,讓她的刺繡藝術擁有了無限可能。?
《不被定義的刺繡——周雪萍刺繡藝術展》在徐匯藝術館開幕。
在談到自己的創作技法時,周雪萍以《上海之武康大樓》這幅作品為例進行了詳細介紹。“它是水彩與傳統工藝、現代水彩手法的融合?!?周雪萍介紹道,武康大樓是徐匯區的標志性建筑,自己作為徐匯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刺繡藝術”代表性傳承人,希望通過刺繡為其賦予新的故事。?
《上海之武康大樓》
“畫繡結合是我常用的創新手法?!?周雪萍解釋,小時候外婆、媽媽繡花是照著圖片畫完再繡,而現在她運用現代手法,直接用顏料在真絲緞料上作畫,再用絲線將畫面的意境表達出來。“這樣既減輕了刺繡的時間成本,也為年輕人提供了更好的創意表達途徑,讓刺繡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制作方式?!?
另一幅充滿西方油畫質感的作品也引起了眾人關注?!斑@幅作品在落針前我思考了好幾個月,要把真絲毯子的光澤度做出來。我結合了媽媽從蘇州帶來的技法,針要短、線要細、面要平,才能折射出反光的特色?!?周雪萍說,在這幅作品中,她還運用了油畫的技法,通過色彩的搭配和層次的處理,營造出獨特的立體感。?
上海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協會會長高春明對周雪萍的作品給予了高度評價:“周雪萍老師的作品在眾多刺繡類作品中脫穎而出,她的藝術來源于傳統,卻又不受傳統束縛。從她的繡品里,既能看到蜀繡的光影,又能看到蘇繡的纖細針法,還能看到湘繡的肌理,是融會貫通的藝術,具有海派海納百川的包容精神。”?
三大板塊,演繹刺繡藝術革新?
此次展覽以 “不被定義的刺繡” 為主題,圍繞上海 “海納百川” 的城市精神,設置了 “繡藝申城”“繡心探索”“繡韻東方” 三大板塊,全方位展示了刺繡藝術的革新與發展。?
“繡藝申城” 板塊以徐匯文脈為靈感源泉。周雪萍選擇蘇州河、外灘、武康大樓等上海地標,在水彩畫的基礎上進行二次創作,將刺繡與水彩相結合,生動展現了海派文化的創新魅力?!拔蚁M眠@些作品致敬上海、致敬徐匯,讓觀眾看到不一樣的城市風貌?!?周雪萍說。?
《上海 之 外灘風光》
《上海之蘇州河鳥瞰》
“繡心探索” 板塊則充分體現了周雪萍突破傳統的勇氣。刺繡不再局限于傳統題材,而是大膽表達油畫、自然等多元主題。在“東西之交”中,周雪萍以刺繡為媒,搭建起東西方藝術對話的橋梁。她解構克林姆特《吻》中濃烈的情感張力,重構中世紀油畫靜物厚重的光影,以絲線呼應古今,使南宋馬遠《水圖》的水墨神韻與葛飾北齋《神奈川沖浪里》的磅礴氣勢對話;“漸變游戲”則是周雪萍對藝術表達邊界的極致探索。以《星空》為例,她將傳統技法與現代空間美學相融合,構建出深邃空靈的蒼穹意象,不僅呼應古人“天圓地方”的宇宙哲思,更通過虛實相生的視覺語言,詮釋出“空境之美”,讓有限的刺繡空間承載無限的精神想象;“人與自然”專題,承載著藝術家對生命與生態的深沉思考。從奔騰的駿馬到瀕危的雪豹,從斑斕的孔雀到威嚴的東北虎,每一針都飽含對萬物生靈的敬畏。
“繡韻東方” 板塊深挖刺繡的東方傳統底蘊,帶領觀眾穿越時光,感受古老刺繡藝術的獨特魅力。在這里,傳統的針法、圖案與精湛的技藝相得益彰,讓人們領略到刺繡藝術在歷史長河中積淀的深厚文化內涵。?
展覽中,周雪萍最喜歡自己的《百蝶圖》裝置作品?!栋俚麍D》是中國刺繡的傳統題材,有幸福長壽美好的寓意,中國四大名繡中都能看到百蝶圖的身影。周雪萍讓蝴蝶“飛”出了畫框,垂掛的蠶絲底布上,立著一只只振翅的蝴蝶,每一只蝴蝶都是采用拉絲加繡的工藝,純手工繡成,再固定在底布上,立體的形態更靈動,“我父母那一代的百蝶圖很優美細致,但蝴蝶繡在絲綢上,裝在畫框里。我希望打造一個現代裝置,自由靈動,讓年輕人產生共鳴,覺得自己也可以成為其中一只蝴蝶,激發他們的創作興趣?!?周雪萍說。
《百蝶圖》裝置
周雪萍向徐匯藝術館捐贈的代表作《鐘靈毓秀 》。
“不被定義的刺繡”是一次藝術探索,當傳統非遺刺繡掙脫 “定義” 的束縛,它便成為了城市更新的精神紐帶,成為上海 “海納百川” 城市精神的當代映照,也成為講好中國故事的全新語法。?
周雪萍表示,希望通過這次展覽激發更多元的社會參與,“讓大眾在針線交織中觸摸文明根系,向世界展示經緯縱橫間的中國智慧,也讓藝術真正走進生活,成為城市文脈的一部分。”
據悉,展覽將持續至6月15日,在6月14日 “文化和自然遺產日” 期間,徐匯藝術館還將舉辦非遺體驗公教活動,讓更多人有機會親手感受刺繡藝術的魅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