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蘭州5月28日電 (盤小美)端午將至,甘肅省慶陽市西峰區的街頭巷尾、文化集市和香包節民俗文化產品展銷區,香包、剪紙、面塑等產品紛紛亮相,吸引市民觀賞選購。不少繡娘和手藝人通過直播展示刺繡技藝、推介產品,讓這些曾經深閨里的手作借助網絡平臺“飛”向全國各地。
圖為慶陽香包傳承人董利紅通過直播推介香包。盤小美 攝
“這是我今年推出的一款手機包,上面繡有哪吒圖案,有好幾個顏色可以選擇。這里還有各種香包擺件、掛件,歡迎大家下單……”連日來,在西峰區錦繡坊民俗文化產業街,慶陽香包繡制傳承人董利紅正通過網絡直播,向粉絲推介自己最新創作的文創香包。開播后,很快“圈粉”不少。
董利紅受奶奶和母親影響,12歲開始學習手工刺繡。16歲就能獨立完成老虎枕、肚兜、香包掛件等刺繡作品。2017年,她成立慶陽千繡坊商貿有限公司,帶領周邊繡娘抱團規模發展香包刺繡產業。創作中,董利紅在傳統香包中充分融入現代創意元素,研發、生產的香包刺繡產品針法多樣,繡工細膩,而且具有實用性。
“過去我們主要靠展銷、訂單等線下銷售。這幾年通過直播帶貨、短視頻推廣等方式,讓香包走向了更廣闊的市場。”董利紅介紹說,3年前她在快手、抖音等多個社交平臺開設個人賬號,嘗試通過網絡渠道銷售產品。她定期拍攝、發布短視頻,在繡制香包過程中進行直播,不僅展示香包成品,還現場演示制作工藝等,與粉絲互動,為他們解答疑問。
自從董利紅在網絡分享香包刺繡技藝后,吸引了各地網友的關注,訂單量也持續上升。去年香包銷售額達到40多萬元,其中網絡銷售額達 8 萬元。
“前段時間,我在視頻號發布了哪吒手機包、‘十二生肖’香包掛件等10多款新品香包后,一位連云港的客戶一次性訂購了3萬多元的產品?!倍t說,預計今年香包總銷售額將達到50多萬元,其中線上銷售額10多萬元。借助網絡平臺,既打開了銷路,也讓更多人認識和了解慶陽香包這項傳承千年的非遺技藝。
圖為慶陽香包掛件。(資料圖)盤小美 攝
香包搭乘“網絡快車”銷往各地,慶陽剪紙也在“云端”展芳華。58歲的慶陽剪紙傳承人齊秀梅從事剪紙藝術已30余年,她的作品以隴東風土人情為題材,構思獨特、題材廣泛,既蘊含慶陽歷史文化脈絡,又洋溢著濃郁生活氣息。
近日在工作室,齊秀梅對著手機鏡頭展示剪紙技藝:“今天剪個‘蛇盤兔’團花,蛇身纏牡丹,兔首銜荷花,寓意蛇盤兔,輩輩富,花開富貴?!彪S著剪刀翻轉,一幅栩栩如生的紋樣躍然紙上。
齊秀梅深知這項傳統技藝亟需被更多人了解。因此,她從4年前開始在網上宣傳慶陽剪紙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創作手法等,同時推介香包等民俗產品。“想讓大家知道,剪紙不只是墻上的裝飾、桌上的擺件,還能化作服飾紋樣、頭飾元素,真正融入現代生活?!饼R秀梅說。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網友通過網絡了解并喜愛上剪紙藝術,不少外地粉絲在齊秀梅的直播間看到作品后,通過電話咨詢或線上預訂下單;還有人專程到工作室實地參觀,近距離感受剪紙技藝。這兩年,她的剪紙作品銷量較以往顯著提升,年網絡銷售額達3萬元。
圖為慶陽剪紙傳承人齊秀梅向網友展示自己的剪紙作品。盤小美 攝
地處黃土高原的西峰區,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目前全區共有國家、省、市、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58項。近年來,為拓寬非遺保護傳承和發展創新路徑,當地政府開展一系列電商培訓、農文旅融合百千萬工程網絡直播推介等活動,承載著深厚文化底蘊的文創產品,正通過“云端”走出“深閨”,走進千家萬戶。(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