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蠟刀、一罐熔蠟,伴隨著一雙靈巧的手反復地點蠟、刻畫、勾勒……一個個栩栩如生的花鳥魚蟲在白色的布上翩然浮現。這是畢節工匠(高級)、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苗繡市級代表性傳承人彭藝制作苗繡的一幕。彭藝專注的表情,生動地詮釋了她30多年來對苗繡技藝的堅守與傳承。
30多年來,彭藝致力于苗繡的學習與鉆研,自主研發了特色鮮明的苗繡技藝標準體系,培育了一批苗繡文化傳承人,孵化了一批苗繡、蠟染工坊,構建了集染料種植、研發設計、生產制造、銷售推廣、人才培育、工坊孵化于一體的苗繡產業鏈,帶動身邊越來越多的苗族同胞從事苗繡相關工作,為苗繡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彭藝正在展示制作苗繡
“傳”:讓苗繡代代相傳
“歪梳苗姑娘上衣一般以黑色燈草尼或棉布制作大襟右任。衣領、衣袖、衣角一般都要鑲蠟染的花邊,衣袖的中部一般由五塊布和一塊蠟染的布相拼而成。下面穿的是由有顏色的布和蠟染布拼接而成的百褶裙。”生于黔西市新仁鄉化屋村的彭藝,8歲時就開始學習苗繡。
“化屋歪梳苗的服飾圖案是多種多樣的,即有大氣磅礴的山川河流,也有小巧靈動的花鳥魚蟲,還有凝聚她們智慧與創造的幾何圖案。”彭藝說,她學藝之初跟著師傅楊瓊“依葫蘆畫瓢”,按苗繡原本的樣式照著繡,花鳥蟲魚、飛禽走獸都是她們的創作對象。
然而,隨著對苗繡的深入學習和了解,彭藝慢慢認識到,如果僅僅是簡單地將苗繡技藝傳下去,隨著時代的變遷,這樣精湛的技藝、精美的繡品將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里。
如何讓苗繡適應時代的發展,真正做到“我型我繡”,更好地將苗繡文化傳承下去?帶著這些思考和疑問,2015年,已經工作10年的彭藝考上貴州民族大學,選擇攻讀民間藝術專業的碩士研究生。
“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苗家人,在我的心中,傳承苗繡技藝、弘揚苗族文化,是我人生中分量很重的一件事。”彭藝對苗繡的情誼厚重而深遠。
苗繡作品
“承”:激發苗繡新活力
將花的圖案畫在布上,根據布的用途,搭配畫需要的花紋,再根據花草莖、葉等的顏色及濃淡程度選配花線繡之而成。這是當地苗族世代相傳的手工技藝——貼布挑花,彭藝在展示的過程中手法技藝精妙絕倫。
“如何將苗繡‘承’下去,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需求和審美,將傳統工藝與現代發展相結合,是一件值得深思的事情。”三年的碩士研究生學習生涯,讓彭藝對“傳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更加堅定了她繼承和發揚苗繡文化、轉化和創新苗繡技藝的信心和決心。
在攻讀碩士研究生學歷期間,彭藝刻苦鉆研苗繡技藝,不僅撰寫了《淺談化屋歪梳苗服飾及文化內涵》等多篇論文,而且成功研制出將紫甘藍加入白糖、醋、小蘇打,調配不同顏色的蠟染技藝。
除了學習專業知識,彭藝還用了10多年的時間,走遍了貴州苗族村寨,拜訪了1000多名苗族老人,了解蠟染、刺繡圖案背后的故事以及他們的生活。在拜訪的過程中,彭藝的苗繡制作技藝得到了很大的提升,更開闊了她的眼界,打開了她思維的新大門。
彭藝深刻地感悟到苗繡猶如文藝作品,也需要留白,給大家一個藝術想象的空間。經過認真研究,彭藝開始嘗試對傳統紋樣做“減法”、非遺做“加法”,增加苗繡的內涵,將苗繡更好地融入人們的日常生活。
同時,彭藝專注技藝創新,研發創新服飾、辦公用品、家居飾品等100余種苗繡創意產品,并與貴州民族大學、黔西苗繡產業園等開展產學研合作,不斷研發新產品。
“將民族文化轉化成具有時尚氣息的文創產品,讓苗繡走出重重大山,走進千家萬戶。”帶著這樣的信念,彭藝抱定“十年磨一劍”的恒心,以專業化、藝術化、時尚化為目標,探索苗繡創新發展之路。
如今,彭藝設計的苗繡作品,既有創意又時尚,做出來的苗繡服飾和工藝品深受消費者喜愛,銷量和銷路都非常理想。
彭藝指導小學生制作苗繡
“領”:讓苗繡遍地開花
“一套苗族服飾是需要花上一個繡娘七八個月的時間,一針一線都傾注著心血與情感,這是機器無法替代的。” 盡管機器刺繡普及,彭藝始終堅持著手工創作。
2018年,彭藝碩士研究生畢業后,回到黔西市林泉鎮高錦村創辦苗繡、蠟染傳習所;2019年,彭藝注冊了原色有染非遺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21年6月,在黔西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彭藝在黔西市杜鵑街道錦繡花都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建立了彭藝工作室,帶領該安置點的群眾在家門口就業創業。
“回到家鄉帶領苗族同胞一起創業,鼓勵鄉親們把苗繡技藝拾起來,用老祖宗留下來的東西創造幸福生活。”彭藝說,“傳承與發揚苗繡文化的隊伍逐漸壯大起來,這是民族文化的力量在支撐。”
在彭藝的帶領下,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苗繡的傳承隊伍中,彭藝工作室的貢曉萍、楊梅已經成為黔西市苗繡傳承人,項松仙已獲得畢節市初級匠人的稱號……
每一年,彭藝會不定期開展培訓,讓更多人了解苗繡。除此之外,她還與黔西市部分小學合作,在小學里開設“非遺進校園”相關課程,將苗繡的種子播撒在學生心中。
目前,彭藝在畢節職業技術學院擔任苗繡傳承人群的授課教師。彭藝還被凱里學院特聘為文化和旅游部、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非遺傳承人研修培訓班”凱里學院蠟染技藝及創新拓展應用培訓班的授課教師。2024年7月,貴州民族大學與彭藝簽訂合作協議,在彭藝工作室掛牌貴州民族大學教學實踐基地……彭藝不斷探索著苗繡創新發展之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賦予苗繡更旺盛的生命力。
“我最大的愿望是把苗繡技藝傳給更多的姐妹,讓她們和我一起把苗繡產業做得更大更強,以針為筆、以線為墨,用一針一線繡出幸福生活。”彭藝說,“我更想在傳承苗族傳統手工技藝的基礎上探索多元化跨界、融合創新發展之路,和更多人一起努力,讓苗繡這項非遺遍地開花。”(楊歡|編輯:中國日報社貴州記者站 楊軍)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