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老長安~
昨天刷到一件事。
一名已婚女性發帖,說她老公三十多歲了突然想“重活”一把,讓她壓力極大,快堅持不下去了。
怎么個“重活”一把呢。
大概就是完全不管妻子和孩子的死活,只管自己怎么舒服怎么來。
表面上說得是挺好聽的,也挺“可憐”的,前半生在父母的控制下沒辦法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終于能自己做主了于是要放飛自我追求理想。
實質上是絲毫不顧自己去年剛有了孩子的現實,把所有的生活成本都扔給了孩子媽媽。
而且到現在一家人都還租房住,根本不考慮孩子的情況以及將來怎么辦。
我倒是能想到他不想買房的原因,因為買了房就不“自由”了呀,買了房就意味著要穩定生活、要直面家庭和育兒了,那他肯定是不樂意的。
所以看到這個帖子的時候,我一直很想笑。
這不就是不想承擔任何婚姻與家庭的責任么,只是偽裝得冠冕堂皇而已。
三四十歲忽然想要重拾學業理想的已婚男人,我又不是不認識,我現在的同學里就有,人家是怎么做的?選擇了一個雖然全日制但可以不完全脫產的專業,學費不貴成本不高,本身的工作還在做,天天跟妻子孩子視頻,有空了就回家(他家還不在北京)。
不管是自己還是家里,他都是考慮過的。
哪有上面這種,說要“追求自我”,就要所有人都給他擦屁股。
當然男人要追求個人意識沒有問題,要反抗父母意志也沒問題,傳統的兩性觀念和婚姻觀念下,女性和男性都可以是觀念的受害者,男性也確實有不少是婚育不自主,被原生家庭和觀念所裹挾,個人意志不被看見。
但結了婚有了孩子了再搞這套,就很扯淡了。
要“追求自我”,為什么不早一點去追求?為什么婚前乃至剛結婚后不與女方溝通?生孩子之前是不知道自己壓根就不喜歡這種家庭生活嗎?
說白了,就是兩頭都想要。
又想要傳統婚姻給自己帶來的利好,又想要個人的絕對自由,有了孩子才突然攤牌,也不是幡然醒悟,是知道家庭已經穩定了,人生的小目標實現了,該想辦法把這個責任甩出去了。
反正孩子可以扔給妻子去管。
他是可以說他只是完成父母交給他的“任務”,說他也很慘他也需要被同情,但這個過程里女方等于被吃了兩次,第一次幫他完成“任務”,第二次幫他兜底讓他可以“做自己”,他以受害者自居的時候,腳底下還踩著一個女人。
那他就已經不再是受害者了,他只是個打著受害者旗號的加害者。
這件事讓我想到前幾天一個新聞,男子跟家里人吵架離家出走,一失蹤就是七年,找到他的時候,他躺在橋洞里玩兒手機。
家里的兩個孩子就好像不存在一樣,女兒上初中,意味著他失蹤前女兒估計也就只有五六歲。
他倒是“做自己”了,責任全丟給了別人,他壓根不喜歡孩子大概率也不想要孩子,但也沒耽誤他造孩子。
這是這類事情里,最讓我覺得離譜的地方。
男的要真那么不喜歡小孩,不想要小孩,至少在物理層面上是沒人能逼他的,生育中兩性的生理特性決定了,男性是“給出去”的一方而不是“接收”的一方,誰也不可能坐旁邊監督著他去完成這個過程。
脫褲子的時候不想著孩子代表著什么,孩子落地了才發現不想要?
不過就是只顧著自己爽罷了。
然而還有不少人在這個新聞下面胡攪蠻纏,說這是男版“出走的決心”。
但這是一回事嗎?
《出走的決心》這個電影我寫過,電影改編的原型,“50歲阿姨自駕游”蘇敏女士的故事我也一直在關注。
蘇敏是什么時候決定出走的?是在她養大了女兒、女兒也有了孩子之后,甚至是在她幫女兒帶大了孫輩之后,她實在是無法背負這無窮無盡的壓力了,她才毅然決然開著車上路。
她出走的另一部分原因,是丈夫長期對家里不管不顧,還家暴她,最后她還查出來中度抑郁。
這也不是她空穴來風,她后來用視頻記錄過她短暫結束自駕游、回到家里的事情,她老公仍然對她惡言惡語,根本不拿她當人看。
我說這些我都覺得我是在退讓,蘇敏女士的出走并不需要以“她完成了所有傳統女性所要完成的職責”來佐證合理性,她被家暴的時候她就已經可以出走了。
我只是覺得很可笑,女人想出走,想卸掉身上的重壓,必須先自證她是個好媽媽好妻子乃至好外婆,而男人什么都不需要,只要他嚎喪兩句自己苦自己難自己累,他就可以順理成章地當甩手掌柜。
這也好意思碰瓷“出走的決心”?
別把不負責任自私自利說得這么清新脫俗好吧。
包括很多婚內出軌的男人也敢說自己是“受父母之命結婚”、“現在要尋找真愛”,這種借口自己說出來不覺得荒唐嗎?
我不反對男性追求自我,就像我前面說的,很多時候男性確實也是被迫去完成一個任務,被迫打亂了自己的人生計劃。
但孩子永遠是一條底線,不能有了孩子才來一句我負不起這個責任,不能一邊享受著順從傳統觀念帶來的家庭利益,一邊高喊傳統觀念不對我不要這個。
何況很多人并不是真的不想要。
他們不喜歡小孩、不愛孩子,但孩子對他們的誘惑力很大,因為有孩子意味著他有了一定的權力。
就好像有些男人雖然不愛孩子也不想管孩子,卻要在離婚時爭孩子的撫養權一樣,這樣他們不僅能控制一個小孩,順帶也能控制孩子親媽,他們享受的是孩子和孩子媽都要看他們臉色的掌控感,享受的是在“家庭關系”這個小范圍內絕對的話語權。
他們所有的情感活動都是為了控制,而對這部分人而言,女人和小孩又是他們唯二可以滿足控制欲的“事物”。
同時他們也很清楚,就算他們不管小孩,還總有人能托舉他能原諒他。
“任務”有時候僅僅是一種托辭,用來掩蓋他們深層的欲望。
某種程度上,這也構成了當下很多還有結婚意愿的女性,在婚姻面前望而卻步的原因。
如果雙方坦明了大家就是完成一個家里給的任務,少談些愛不愛的,結伴一起好好生活,也就罷了,怕的就是男人什么也不說,還作出一副愛的模樣,家庭和孩子都有了,他忽然說他要追求自我了。
怕的就是要孩子的時候他不反對,最后發現他絲毫對孩子沒感情。
雖然一個我們過去不肯直面的事實是,很多男人他就是不愛孩子,他們從來不愛也不會愛任何人,孩子和妻子都只是他們獲取權力的途徑。比如最近頻繁爆出來的,爹以培養“天才”為名,把孩子逼到絕路的事情。
真的覺得自己也是受害者,是父母控制欲的犧牲品,應當對女方這另一個受害者有同理心,慎重選擇未來的道路,不把過往的痛苦延續給下一代。該承擔責任了才說自己是受害者,這不過是在宣告和彰顯自己成了新的“爹”,擁有了隨意操弄他人的“自由”。
(本文封面圖來自網絡)
多說一點
我重申一下
很多男人他就是不愛孩子的
他只是認定他必須要有
至于有了之后怎么辦
他并不在意
女性對此還是要有個
最基本的認知
家庭是男性掌握權力的最小單元
也是最簡便的方式
最好不要小看
他們對于這份權力的欲望
另外
最近公號展示邏輯又有調整
想第一時間看文的童鞋
麻煩送我個小星星~
找到「煙波」這個號的頁面
右上角有三個點,點一下
彈出窗口選“設為星標”,就OK啦~
順便也請大家隨手多點點
右下角的「在看」和「贊」
先謝謝大家~
煙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