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秋天本該是哈佛大學迎來新一屆全球學子的時節。然而,今年許多剛踏入哈佛校園的留學生,還沒來得及享受名校光環與夢想成真的欣喜,就被突如其來的政策巨變推向了焦慮和無力的深淵。
近日美國聯邦政府意外宣布暫停哈佛部分留學生的入學資格,通過控制簽證,實際上切斷了哈佛招收國際生的通道。
哈佛大學約有6800多名國際學生中有的被要求盡快轉學,否則就可能因非法滯留被直接驅逐出境。對于那些剛剛收到錄取通知、滿懷理想的新生來說,這幾乎是晴天霹靂。
以主修公共政策的中國新生李浩津川為例,他坦言,自己完全沒料到會遇到這樣的變故。原本以為只要憑實力和努力就能在世界最高學府實現自我,如今卻發現理想在現實面前格外脆弱。
李浩津川說這場風波遠不止是大國之間的政治爭端,更是全球格局變化下個體命運的真實寫照。對于中國留學生來說,身份的敏感、簽證的不確定、學業的中斷,每一個細節都讓人倍感焦慮與無助。
雪上加霜的是美國國土安全部還要求哈佛在72小時內提交部分學生的詳細信息與音視頻資料,留給學校和學生的反應時間幾乎為零。此時想要通過法律途徑爭取權益已來不及,一切都被釘在了政策的“倒計時”上。
很多人不禁會問,哈佛這樣享譽世界的頂尖學府,為什么會淪為“靶子”?直接原因有二:一是聯邦政府要求哈佛取消多元、公平與包容(DEI)政策,二是要求交出公開表達同情巴勒斯坦的學生名單,哈佛都拒絕了。
哈佛一直以獨立性和強大的校友網絡自傲,面對外界壓力敢于說“不”,但這一次,他們低估了本屆美國政府的強硬:凍結幾億美元撥款、取消免稅地位、不發國際學生簽證,每一項都是釜底抽薪。
去年,同樣曾“硬剛”政府的哥倫比亞大學,最終也選擇了妥協。如今,哈佛是否會步其后塵,成為外界關注的焦點。
現實之下,哪怕能進入哈佛這樣的世界頂尖名校、成為“精英中的精英”,個人努力與家庭資源在時代洪流和國家面前依然顯得渺小無力。身份的特殊性讓中國留學生尤其敏感,哪怕早已提交過全部個人信息,還是害怕成為“下一個被波及的人”。此外那些暑假離開美國、計劃返校的同學,對未來更是充滿未知和惶恐。
哈佛方面遲遲沒有下發正式通知,但所有的不確定和壓力,也最終都壓在這些年輕人肩上。
就在哈佛留學生們進退兩難、迷茫無助時,日本東京大學悄然發出了不同的聲音。
東京大學宣布:將考慮臨時接收因哈佛事件無法繼續學業的國際學生。東大不僅開放部分課程,允許受影響學生旁聽,還承諾出具課程修讀證明,確保這些學分能夠被后續高校認可。
對于那些被美國政策裹挾、徘徊在異國的年輕人而言,這不失一份現實而溫暖的“應急退路”。
東京大學的包容和理性并非偶然。早在2022年俄烏戰爭期間,東大就接收了因戰亂逃離的烏克蘭學生,幫助他們不中斷學業。這次東大再次把成熟的人道機制用于哈佛留學生身上,展現了日本高等教育的責任擔當與國際視野。
副校長林香里公開表示:“研究和教育本應跨越國界,無論國籍、學校背景,只要是遇到困境的青年,我們都希望為他們提供繼續成長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哈佛國際學生的“驅逐令”雖一度被美國聯邦法院暫時叫停,但后續結局依然懸而未決。東京大學的決定,為受困學生提供了實際的退路,也讓人看到在全球化逆風、風云動蕩的當下,仍有學術共同體在守護人道精神和學術自由的大義。
相信這場哈佛危機未來也會讓許多的家長重新審視留學選擇。回過頭來看,日本社會情緒穩定、政策的理性與高校的人文關懷,在這個動蕩的國際環境下更加難能可貴,而東京大學不僅是亞洲頂尖學府,國際排名同樣名列前茅,學術氛圍開放而包容。
從歷史來看,日本這個國家在面對國際風波時始終表現出理性和穩定,極少出現一夜之間政策逆轉、讓學生進退兩難的極端場景。東京大學此番接納哈佛學生的舉動,也讓越來越多有志于深造的學子和家庭看到——選擇日本,也許能收獲更多確定與安心。
回望這場風波,我們不得不感慨:哪怕你是世界名校的“精英中的精英”,也無法抵御國際局勢的突然風浪。個人努力和家庭資源,始終要在更大的歷史背景和時代潮流中找尋自己的安全區……
所以留學還是來日本的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